1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聚焦中共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四川社会发展大局,精心选题、扎实调研,会议期间提交了12篇集体提案,涉及医药卫生、能源安全、心理服务、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加速推进我省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发展的提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脑机接口是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融合的关键,是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已出台脑机接口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我省医疗资源丰富,拥有多家医学研究机构,应抢抓产业“奇点”机遇,打造高水平脑机接口产业高地。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发展规划相对缺乏。脑机接口综合了医学、计算机、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的最先进理论与前沿技术,技术链条相对较长,亟需政府加大支持,提供政策指引。
(二)行业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脑机接口开发应用尚在发展初期,大量临床试验在审批和监管层面仍缺少相关依据及管理办法,脑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相关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指导标准。
(三)基础研究和产业布局滞后。相比于其他省(市),如,上海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天津、湖北武汉召开脑机接口大会。我省脑机接口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合作研发机制需要完善。已有企业和机构开始涉足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但产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四)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推广较慢。我省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等少数领域,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样化需求,在教育、娱乐等领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公众对脑机接口技术的了解不多,存在担忧。
二、有关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省级协调机构,参照北京、上海等地,尽快出台《四川省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配套政策,形成中长期发展目标,协同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发展。二是加强产业发展及科研专项资金保障,对脑机接口生产制造企业给予资金扶持,鼓励新型脑机接口装备研发,设立脑机接口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小投早投硬”,加强脑机接口创新产品的保险保障支持力度。三是规范标准纳入医保收费,将“脑机交互康复训练”等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鼓励脑疾病的功能评估、功能康复、功能替代等医疗器械纳入医疗保险和收费目录。四是依托我省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构建高质量脑机接口专业教育体系,探索“学院+实训”的培养模式,体系化培养交叉学科的脑机接口拔尖创新人才。
(二)做好保驾护航,促进成果转化。一是建议科学技术厅根据《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规定,参考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编制的《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生命科学伦理分委员会编制的《人—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伦理指引》,制定我省脑机接口研究伦理审查标准。二是开展脑机相关医疗器械技术指导原则、标准研制与评估工作,推进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能入尽入我省创新医疗器械审查程序;搭建符合监管要求的评测验证环境,构建脑机接口的软硬件评价体系和验证方法。三是完善产业标准体系。鼓励有研究基础的企业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形成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脑机接口技术在生产制造、临床应用等方面遵循法律规定和符合道德准则。
(三)整合研发资源,加快产业布局。一是发挥四川科教资源和医疗资源优势,依托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筹建国家级脑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拓宽脑电大数据模型及脑控机器人等方向研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逐步实现脑科学前沿技术开发到商业化应用。二是发挥医疗机构优势,鼓励华西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等医疗机构,组建专业科研团队,开展早期研究、成果筛查等工作。可对接博睿康、创新医疗等龙头企业,聚力合作,推动产业化发展。三是编制产业图谱,选取产业基础好的成都市、绵阳市等地,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和企业建设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区域脑机接口创新中心。培育遴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全国引领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成立产业创新联盟,促进技术交流、共享、互惠。
(四)培育应用场景,注重推广示范。一是支持有条件的研究型医疗机构面向认知障碍评估与干预、脑卒中康复、癫痫预警、抑郁症干预、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等场景提炼需求,鼓励开展交叉科学合作,拓展脑机技术医疗应用。二是充分发掘多模态医疗数据并鼓励数据开放共享,会同脑机接口创新主体开发智能应用,实现对症状、体征和专病的精准识别与预测。鼓励学会、联盟等组织积极开展脑机接口医疗用途的科普、培训活动。三是推动在教育体育、工业安全、文化娱乐、康养康复、智慧生活等领域示范应用,以大场景促大融合、广应用、强示范,实现科学技术和产品的跨领域、综合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