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聚焦2025年省两会

【聚焦全省两会】集体提案快报|关于优化养老金融供给 高质量兜实老有所养的提案

2025-01-23 17:04:54  来源:

1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聚焦中共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四川社会发展大局,精心选题、扎实调研,会议期间提交了12篇集体提案,涉及医药卫生、能源安全、心理服务、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优化养老金融供给 高质量兜实老有所养的提案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积极发展养老金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川60岁及以上人口1816.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21.7%,老年人口规模居全国第三,老龄化率居全国第七。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养老所养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后,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布《关于深入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1+3”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2024年7月发布《关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好四川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养老金融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我省积极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拓展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创新金融机构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机构“适老化”能力,有序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长期护理保险等业务试点,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供给,提供更优质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但我省养老金融相比发达地区还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特色化、差异化不足,适老金融服务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且缺乏情感关怀;二是产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度低,政府资金主导作用发挥不足;三是养老金融制度供给不完善,我省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行业标准和配套措施,养老金融存在多头监管现象,使得政策规划和落实难以协调推进。

为此,建议:

(一)推进政策制度供给提质扩面。制定《四川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确保国家政策在地方层面有效落地,推动我省养老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探索设立专门的养老金融监管部门,形成协调统一的监管框架,强化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符合行业规范,提升政策透明度和执行力。严厉打击涉老金融诈骗,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养老金融行业的诚信度和规范性,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优化产品服务供给创新升级。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我省居民实际养老需求,开发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探索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投资组合和领取机制。延伸适老金融服务内容,加快线上线下适老化改造,构建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效能。加强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行业的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打造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投资理财、健康管理、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增强服务的综合性和便利性,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二)加大信贷投放与直接融资支持。建立政府担保基金和信用担保平台,为养老机构提供增信支持,降低融资风险。引导银行利用其综合化金融平台,整合信贷、投行、资产管理等资源,扩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推出专门针对养老产业的贷款产品,适当放宽审核标准,降低信贷门槛,以便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推动市场化融资工具创新,发展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拓宽养老企业的融资渠道,激发产业融资活力。此外,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建地方养老产业金融生态系统,促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政府资金的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化资本供给体系。

(三)做好人才供给育优育强。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开展养老金融从业人员培训,重点提升其在风险管理、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确保高质量服务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鼓励从业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强化职业认证。锚定多元养老金融需求,全方位培育养老金融专业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人才队伍。此外,加强从业人员合规培训,严格执行销售行为适当性管理,规范金融产品销售过程,避免不当销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