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聚焦2025年省两会

【聚焦省两会】省政协委员唐敏:关于加快推进泸州宜宾两港一体运营的建议

2025-01-23 17:05:34  来源: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泸州市委会主委唐敏

中共四川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202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宜宾港、泸州港一体运营,打造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港航服务体系”。但目前,因两地同处川南经济区,产业布局和地理区位的重叠,两港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货源大部分都以矿建材料和非金属矿石为主,通过能力和辐射范围较小(泸州港2300万吨、25.5万标箱,宜宾港1740万吨、21.5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在全国内河36个主要港口中分别位列第19位、第26位。而浙江省整合全省沿海港口,组建的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 15 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广西北部湾港整合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大港口,通过差异化分工推动港口资源集中,使其成功迈入世界大港前100名行列。由此可见,泸州宜宾两港一体化发展存在巨大差距,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规划及功能类同。从《泸州港总体规划》和《宜宾港总体规划》上看,两港地理位置相近、功能相似、结构相同,导致航运资源和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泸宜两港分别与长江中下游的重庆港、武汉港、南京港、上海港开通重复航线,导致两港船舶实载率较低,而运输成本却大大增加。

二是运营管理不统一。泸宜两港分属不同行政区,目前各自为政,由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和宜宾市港航事务发展中心分别对其港口规划、港口建设、港口岸线、陆域水域、市场准入等实施行政管理,还存在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各系统之间独立运行,信息联通不紧密、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需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

三是扶持政策不一致。目前泸宜两地分别出台了水运扶持政策,配套了专项财政资金,但存在政策尺度和力度不统一等问题。如宜宾主要在货主、货代、港口企业、航运企业等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方面进行奖补,泸州主要对市场主体的生产作业货运量方面进行奖补。部分船舶公司为了争取补贴而开行经济效益不高的班轮或航线,扰乱水运物流市场,不利于我省航运的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议加快推进泸宜两港一体化运营,实现两港错位协调发展和有机融合,进一步推动我省航运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进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泸宜两港一体化发展工作,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向交通运输部汇报协调,参照浙江和广西做法,实现跨行政区域的港口整合。将两港视同为一港进行港口总体规划修订,统筹两港岸线资源和港口功能,进一步优化航运功能和航线布局,实现两港错位、协调、融合发展。如宜宾片区以西向服务攀西、南向拓展云南为主,重点发展集装箱、散杂货、汽车滚装运输,建设综合型工业枢纽港;泸州片区以南北向拓展服务成都平原经济区和黔北地区为主,重点发展集装箱、重大件运输、绿色公共服务(水上洗舱站码头、LNG加注站码头)为主,打造全程商贸集装箱枢纽港。两港共同使用“泸州—宜宾港”品牌及其系列港区、作业区名称,将“泸州—宜宾港”作为一个港口纳入行业统计,统一对外发布数据。

二是成立工作专班,整合工作力量。借鉴国内组合港成功案例,突破“一城一港”的行政区划限制,组建泸州宜宾两港一体化运营工作专班,由省交通运输厅和两市政府抽调人员组成,对两港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省港投集团及其下属川南港务公司要在企业投资经营领域深化整合组团发展,并将两市原有港航协会整合为一个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三是统一政策支持,规范航运市场。泸州、宜宾两地要协同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加大对两港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整合优化两港现有支持政策,统一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政策出台前开展协调性评估,确保政策取向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推动航运市场规范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