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聚焦2025年省两会

【聚焦全省两会】集体提案快报|关于加快生物制药创新,助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2025-01-24 15:58:43  来源:

1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聚焦中共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四川社会发展大局,精心选题、扎实调研,会议期间提交了12篇集体提案,涉及医药卫生、能源安全、心理服务、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加快生物制药创新,助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物制药实现了以仿制药为主向以创新药为主导、创仿结合的转变。近年来,我省聚焦生物药、靶向药等领域,实施“生命健康”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突破关键共性技术52项。2023年,全省1类创新药申请68个,新药临床试验申请61个,新药上市申请8个,644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08.8亿元。尽管我省生物制药产业显著发展,但与国外比较,创新药物研发仍处于早期阶段。

一、主要问题

与国际生物制药科创高地和国内生物医药发达地区比较,我省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体制机制尚需再理顺。省级层面缺乏统筹机制,存在多头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部分支持政策执行到期、兑现困难,尚未出台全链条支持生物制药创新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基金,部分原创性研发成果外溢明显,财政、金融、人才、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刺激研发的核心要素还需加力。

二是产学研融合尚需再加强。创新研发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临床机构和企业参与不够;成果转化以企业为主,加之企业追求短期效益,大量创新成果沉淀在实验室和企业,专利产业化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技术源头严重依赖国外,新靶点、新机制多为国外发现,首选新药缺乏;获批上市的新药品种较少,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三是转型升级尚需再加速。产业园区缺乏功能性定位,同质化竞争严重;重点区域发挥创新策源和高端引领功能作用偏弱,生物制药科创高地尚未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药物研发上尚未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医疗数据赋能不够。

二、有关建议

(一)抓关键突破,提升源头创新力。一是逐步放开研究限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探索放开IIT研究限制。二是推动形成医研合力。支持医院通过IIT临床研究,发挥疾病机理研究优势,促进源头创新;支持科研机构结合药物靶向作用机制,推动药物发现。三是充分激发转化活力。赋予临床研究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更高地位,允许医疗机构、医生个人和企业及资本建立市场化、商业化框架下的合作协议;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力度,激发企业主体作用突破核心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转化为共性技术。

(二)抓要素配置,提升创新支撑力。一是培优支持政策“软环境”。建立生物制药创新联席机制,统筹政策协同;加大“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力度,支持制药企业科技项目;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立健全容错和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新药研发,破解“资本寒冬”;建立激励机制,分阶段给予适当奖励;探索新药自主定价机制,支持医院使用本土新药。二是搭建研发平台“硬环境”。争取国家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在川布局,接续争取国家药监局在川布局药械评审分中心,加快培育产业应用基础平台,支持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打造新药研发创新联合体,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基础原创支撑和临床实验保障。三是优化人才培养“微环境”。健全多层次招才、引才、育才、聚才支持体系,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保障。四是创新数据支撑“云环境”。持续推进药物研发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扩大住院和门诊电子病历共享应用范围,鼓励电子病历数据合规应用于生物制药企业研发。

(三)抓产业升级,提升区域集聚力。一是育强市场主体。依托头部创新企业,打造“链主企业”群;发挥专业孵化园区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二是优化产业布局。精准划分园区功能,推动协同、错位、特色发展,防止恶意竞争。三是促进交流合作。鼓励科学家、医学界和生物制药企业之间的国际交流,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研究放宽医疗市场准入条件,促进生物制药国际合作;推动川渝医疗合作,加快形成川渝地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