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聚焦中共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四川社会发展大局,精心选题、扎实调研,会议期间提交了12篇集体提案,涉及医药卫生、能源安全、心理服务、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硬支撑” 塑造更高水平营商环境“软实力”的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释放市场潜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一环,是四川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出台《关于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一系列“放管服”改革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与国家战略腹地定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放管服”改革内外循环不畅、政策力度与兑现落实还有“温差”、数字智理集成运用还不充分等不足。为加快实现我省营商环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目标,建议:
一、强化供给侧改革,勤做政策“加法”,培植一流营商大环境。一是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塑造高质量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二是加强政策红利供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发展等重点领域,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四川贯彻落实《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聚焦“小切口”“小快灵”,出台一批可操作、可量化的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着力增强政策法规的协同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以多地多部门政策红利“叠加”效应推动营商环境“蝶变”。持续推广“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实时更新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推进政商互动“清上加亲、越清越亲”;加快解决政府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纠正“政策不延续、承诺不兑现”等政务失信行为,推动“真金白银”惠企政策兑现落地。三是完善公平竞争机制。重点清理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奖励补贴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打造开放透明、“触网可及”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强化放管服改革,善做干预“减法”,优化“审管法信”服务链。一是打通高效审批服务“快车道”。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构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衔接纽带,深化以线上办为主、自助办为辅、窗口办兜底的政务服务模式;在工业园区、创业园区设立服务窗口,通过“窗口互设、业务互通、职权互赋、资源互享”,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二是打造适度监管执法“舒适区”。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监管执法统筹协调机制,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非现场“无感”监管,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监管新模式;推动“首违不罚”清单扩面,设置“执法观察期”,对企业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约谈、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持续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实施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改革,及时同步已修复主体的信用信息,推动信用修复结果信息共享、互认,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三是打破内外循环“障碍墙”。强化跨地区政务合作机制和配套措施,特别是积极探索解决协同办税、异地工商登记等跨省通办难点;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推进我省跨境贸易集成化改革,在标准对接、信息共享、人员交流等方面加强营商环境国际交流,积极促进口岸通行便利和跨境高效运输。
三、强化系统性改革,巧做效用“乘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值。一是以数字“底座”赋能联动。夯实数字政府底座,加强纵横对接,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提升跨部门、跨层级间数据共享统筹协调力度和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公共数据和非公共数据深化融合,加快推出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对平台经济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靶向监管。二是以法治“干货”惠企暖商。建设“中小企业友好型”法治环境,加大“按键伤企”的坚决惩治力度,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格审核涉企案件信息的曝光必要性;提供“一站式”跨境综合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御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三是以金融“撮合”助企纾困。有效促进政银联动,积极发挥财政风险补偿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强化银担互信合作关系,优化调整担保业务结构,为小微企业需求细描“画像”,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畅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点对点推动金融政策、服务对企业“直达快享”,助力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