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2018年省两会专题

关于加快我省智能装备制造发展的建议

2018-01-25 16:35:58  来源:省委会

农工党四川省委

 

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要深入落实“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战略部署,必须坚持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5年跨了两个千亿台阶,在“万千百亿工程”推动下,未来有望率先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省首个万亿产业。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以来,以智能化、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投资超过8000亿元,工业投资占比重超过30%;建成和在建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超过200家,智能制造水平大幅度提升,一批企业成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此外,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些都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我省智能装备制造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是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总体来看,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十分有限,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在线分析技术、典型控制系统与工业网络技术、高速精密轴承、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保障能力也较薄弱,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石油钻采装备、电线电缆行业等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是区域协同和集群化发展程度不高。目前,成德绵在有效联动和协同整合方面进展较为缓慢,区域一体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形成,各自为战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以汽车产业为例,作为装备制造基地的德阳,并没有和成都汽车产业领域对接,及时跟进汽配装配线项目。

三是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我省重装企业的服务化水平不高,极大的限制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除极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在品牌价值挖掘、内涵表达、识别设计、形式与宣传、延伸与管理、价值与评估、交易与保护等都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以智能化推动重装企业服务业发展,可成为我省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二、推动我省智能重装制造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路径,围绕感知、控制、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加速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建设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围绕智能制造需求,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建省级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加大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加强区域协同,重点发展一批智能装备和智能化终端产品。依托成德绵重大装备制造业基础,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装备基地,加速培育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发电设备等产业集群。以智能装备基地为载体,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核心,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等产业培育和技术创新政策效用,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智能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中的融合应用,提高智能硬件创新能力,加快促进智能化终端产品的产业化。进一步加大对本土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企业制定智能制造产品和技术标准,打造产品品牌。

(三)坚持智能化与服务化并重,加速推动重点企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油气钻采及海洋工程、发电设备、农机装备、工程装备等领域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设立制造业服务化专项资金,加大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支持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享受相关税收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