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2018年省两会专题

关于拓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加快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建议

2018-01-25 16:32:25  来源:省委会

农工党四川省委

 

我省是全国首批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先行先试的核心区域,成德绵集中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七成左右的科技力量、一半以上的工业经济实体,创造了全省45.1%的经济总量。目前,成都市已经出台了“成都新十条”,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校院地协同创新的“5+1”框架体系、优化布局双创载体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我们深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户体验与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无论是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都离不开协同创新通道本身的不断完善。为此,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拓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加快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是准确定位政府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的能力在协同创新中,政府最主要能力就是制定制度并有效实施,使参与的政产学研用的相关组织和机构能够更加紧密的连接起来。一方面,政府可以起到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中介作用,促进双方合作,并抓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试点示范。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为协同创新体系创造良好环境,包括从政策鼓励、法律保护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服务、评估、信息咨询等方面职能。

二是强化企业与市场的连接增加客户参与度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客户直接参与协作创新工作,可以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客户在协同创新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在项目选择和项目考核中,应该加入客户的参与。在立项选择时,除了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也应加入客户的评审,对项目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另一方面,完善项目体验机制,在从研究开发到形成商品的过程中,加入相对的用户群体进行相关的体验活动,通过体验活动对项目进行评价、提出建议等,使得协同创新项目能够更快的进入市场,并且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对接提高成果转化能力。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着重于基础研究、理论性研究,因此,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则需要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完成,因此对于企业科研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对市场和政策的相关能力都有所要求。一方面受传统管理方式影响,长期以来企业自身的研发队伍能力不足,技术水平更多停留在引进水平,自我吸收消化能力不足,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成产品,转化率低。因此要提高企业科研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提高转化率,防止研究成果转化率低导致的资金浪费的现象,降低项目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科研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敏锐度以及相关政策的了解,以让科技成果转化出的产品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出台标准合同文本,激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的主动性高校参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全面落实“成都新十条”的重点内容。目前,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在岗创业,允许高校院所非正职领导因成果转化需要在企业兼职取酬,鼓励高校院所有创业精神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等政策已经相对完善要进一步激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需要尽快出台协同创新的标准合同文本,明确合作流程、资金供给、科研工作过程的分工以及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分配等内容,使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加标准化,在增加合作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合作风险。

五是转换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应强化本质性的人才育成工作,在协同创新机制下进行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引导其树立知识结构,以形成较完善和灵活的知识体系,为其科研实践和创新提供基础。第二,更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推进“项目—基地—人才”的一体化建设,实行合作教育,将师生带入企业进行实践,为企业储备其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紧跟就业形势,加快培养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和企业技术应用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