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2018年省两会专题

关于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成国际著名国家公园的建议

2018-01-25 15:12:50  来源:省委会·

农工党四川省委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我国国宝级珍稀野生动物,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和平使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有利于相关资源的保存与保护,资源环境的考察与研究,栖息地、旅游、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与问题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进一步加强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整合设立国家公园”的重要指示,国家13个部委已启动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有关工作。2017年5月,四川省成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至此,已在组织机构、部门整合、总体规划等多方面得到了落实。资产清理正在有序推进,整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进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当前,跨地区跨部门体制障碍还难以突破;企业转移与职工安置问题突出;栖息地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难以协调;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栖息地破碎化和基因孤岛化难以解决;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二、对策建议

(一)组建管理机构。

大熊猫国家公园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试点区涉及川甘陕三省,行政区域的分割,给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建议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依托四川省管理局,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事务管委会(由各省主管人员、重要利益相关者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下设不同区域管理局,运行经费由四川省管理局从中央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项资金中统一拨付,采取以经费置换属地管理权限的方法,来解决川陕甘三地管理统一协调的障碍问题。

(二)妥善解决国家公园内土地和林地的权属问题。

我省已经初步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的各类项目规划仍有待完成和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有很多矿山、水电站森工企业,林场等,特别是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内的矿山、水电站等企业需要退出。涉及企业的产权和众多职工的转岗就业。建议企业建设用地实行到期后立即收回的政策,绝不可继续使用。严禁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新设任何采矿区和开发项目。对已有企业采取限制和缩小开采规模的办法;进一步做好国家公园内生态移民的安置工作。原企业从业人员通过整合,可以用于国家公园管护和环卫人员,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做好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的原住居民的搬迁和安置,可以采取发放适当“生态反哺”资金和园内轮流上岗的方式,不降低或有所提高调入国家公园前本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对于为建设国家公园而受到经济损失的个人、集体需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

(三)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国家公园试点地区大多位于阿坝、雅安或者其他地方的经济欠发达区域,地方经济以粗放加工为主,发展需求较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实施严格保护,如果不能恰当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可能会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这就需要在发挥好保护主体功能的同时,适度开展资源非消耗性利用,非损伤性获取利益,以发挥国家公园的多功能复合效益。将国家公园试点区与自然资源产权确定、多规合一、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结合起来。培育创意农业、林下经济,努力提高综合效益,争取生态金融产品创新、森林碳汇交易等试点政策。支持传统利用区和游憩科普区居民适度发展与国家公园保护要求相符的生态产业依托国家公园资源、设施及影响力优势,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熊猫文化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四)争取专项资金,搭建资金平台

国家公园试点区在开展企业退出、生态移民搬迁等工作时需要大量资金,远超地方政府承受能力。三江源等国家公园建设国家投入巨资。相比之下,我省还没有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我省人口众多,并非经济强省。建议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行的专项资金和政策倾斜。新增省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专项资金。科技厅、发改委、林业厅和环保厅等有关单位也应设立专项科研基金,资助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推进试点工作。除政府投资外,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和国际资金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

(五)健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法律制度

大熊猫国家公园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显然在国家公园建设中遇到的违法事件,存在难以依法处置的问题。由于该区域多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国家授权,可以暂时作为国家公园的执法依据。然而,国家公园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保证其安全有效的运行。建议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区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和《国家公园管理办法》。组建国家公园的专门执法队伍。

(六)加强科学研究,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主题教育与培训机制。聘请国内外大熊猫研究的顶级专家,组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院领衔科学家,发挥大熊猫研究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我省国家公园建设的亮点。充分发挥好成都、卧龙大熊猫基地的得天独厚的场地优势和科学研究的积累,做好科研创新和引领作用。我省有关大学或管理部门开设国家公园相关课程,培养国家公园保护研究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科学合理的建设大熊猫廊道和种质资源基因库;全力攻克人工饲养状态下大熊猫安全回归大自然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