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一声号召,全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主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接续奋斗,阔步迈进新时代。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为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中共四川省委携手各民主党派省委、无党派代表人士赴阿坝州汶川县、成都市郫都区、凉山州昭觉县开展“追寻总书记足迹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活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路线和足迹,重温领袖关怀、凝聚合作共识、携手砥砺前行。
农工党四川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王正荣,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夏华祥全程参加活动。
捍卫核心,凝聚共识
映秀镇的“茶祥子”、博爱新村饭店,战旗村的福字亭,三河村彝族老阿妈节列俄阿木家的土坯房……两天时间里,各民主党派省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沿着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来川视察的线路一一造访,聆听当地干部群众讲述总书记来访时的点滴细节,了解各地践行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在灾后重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经验成果。
一路走来,所到之处的干部群众都饱含着深情讲述总书记的亲切询问、恳切叮咛、温暖关怀,一幕幕感人场景让参与活动的党外人士历历在目、深受触动,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戴紧跟核心,更加执着地听党话跟党走。
不忘初心,携手前进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主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序幕。
两天时间里,亲身体验地震灾区重建巨变、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脱贫攻坚如火如荼,再次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大家为汶川地震死难者默哀献花,遗址旁重建的映秀镇游人如织,一片生机勃勃。在战旗村,当听到村支书高德敏说去年全村的生产总值已达到2亿多元时,大家都啧啧赞叹,纷纷议论战旗村成功的“秘诀”。
围绕中心,汇智聚力
在习总书记曾造访的火普村吉地尔子家门外墙上,一段汉彝双文的火红色标语煞是醒目,“不负党的关怀,铭记总书记指示,用勤劳双手建设幸福新火普。”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总书记的重托让全省统战成员感到重任在肩。在主题活动最后一个环节——四川统一战线助推凉山精准脱贫工作座谈会上,各民主党派省委、无党派人士代表纷纷表态发言,为助推凉山脱贫攻坚献计献策、汇智聚力。
短短两天行程,令广大统战成员感悟良多、收获满满。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来临之际,组织这样一次活动是我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拥戴核心跟随核心的实际行动,是践行新型政党制度的生动实践,也是全省统一战线坚定贯彻省委部署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具体实践。
深受教育,深有启发
王正荣表示,两天来在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田向利带领下,我们沿着总书记来川视察的足迹走了一趟,我深受教育、深有启发:
一是人民领袖,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总书记就来到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大凉山地区,深入深度贫困县昭觉县的贫困彝族同胞家中察民情、会民意,坐在火塘边和群众拉家常,这充分说明总书记心系贫困地区、时刻牵挂着贫困群众,心中时刻装着人民,践行着“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理念;在郫都区战旗村,总书记一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下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感觉总书记和人民群众心贴心,人民领袖更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是治蜀兴川,总书记指引了方向。一路走下来,听了介绍总书记视察每个点位的点点滴滴和发表重要讲话的主要精神,我感觉总书记对巴蜀大地饱含深情,对四川人民十分牵挂,对四川发展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3次来川视察指导,5次发表重要讲话,对四川工作作出20多次重要批示,为四川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引了前行方向,让我们备受鼓舞、无比振奋。
三是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在汶川县映秀镇,我还记得一个细节。当时总书记透过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性成就,谈到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对这句话深表认同。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省级组织,农工党四川省委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一如既往地坚持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和渠道畅通优势,助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党派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