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动态

农工党四川省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发言选登(一)

2018-08-20 16:02:14  来源:农工党达州市委会

感恩改革开放春风   牢记农工党员使命

 

(农工党达州市委会  四川文理学院三级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久晴雨后的广安、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分外妖娆。作为一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和见证者,我有幸作为“老党员”代表受邀参加由农工党四川省委在广安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心情格外激动。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饱含着不尽喜悦的情怀,结束了长达10年的农村知青生涯,我终于有机会重回到朝思暮想、已阔别12年的校园----1978年,我终于考入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中文系学习,时年我正好是“而立”之年。接到“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时时在我脑海中回放。对此,我和同龄人一样,衷心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非常钦仰小平同志的战略眼光,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逐渐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知识报国”的平凡理想。四年后,我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启了服务边疆、支持民族教育的历程。云南红河州3年、贵州黔南州9年的任教经历,不仅给了我服务少数民族教育的机会,也丰富了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阅历,更使我明白了民族地区与內地差距较大的根本原因是观念陈旧、教育落后和人才缺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深化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才是帮助他们治贫致富的根本路径。前几天我刚刚结束了重返贵州进行社会考察的行程, 虽然时间有限, 实属走马观花, 但一叶知秋, 变化之大确实令人叹服。如今的贵州是高铁贯通东西南北中,全省9个地市、88个县均已通达高速公路;国家云计算中心落户贵阳, 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建成于平塘;处处青山绿水,人人喜笑颜开,扶贫攻坚稳步推进,群众生活有滋有味;“贵州人民欢迎您”的标语随处可见,今年暑期对十省区市民去黔游玩的高速通行费和景区门票减半政策落到了实处,随处可见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景区游客熙熙攘攘。这哪里是昔日固守“山地意识”下的“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GDP增速超过10%的只有贵州省,位居全国第一,比排名第六的四川省高出1.8个百分点。可以这样说,今日贵州的巨大变化,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的又一个缩影! 贵州这些年改革发展的经验值得同居西部内陆、“盆地意识”依然浓厚的四川认真思考和学习借鉴。当前,全省人民正在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为契机,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中提高思想,探寻对策。我们相信,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的推动下,在新一届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1993年,结束了13年的民族地区任教经历,我调回了家乡四川省达州市,到原达县师专、今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任教。在学校党委的极力推荐下,在农工党达州市委原主委杨如兰同志的多次登门宣传和动员下,我初步接触和学习了中共的统战知识和统战政策,也对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性质、历史、地位、发展及其基本纲领有了初步了解,最终在1995年2月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成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员。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也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农工党党员,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艰巨,不敢絲毫懈怠。在教学中,我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评教优秀率均达95%以上,至今我还承担着每周8节的教学任务,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被学校授予首届“教学名师”称号;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知立德树人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所带九三级二班被团省委、省教厅等五部门命名为“省级优秀班集体”,是达师专建校以来首次荣获此殊荣的班级;在科研工作中,已公开出版专著4本,担任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8部9本,主研、参研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文章150余篇,且多次荣获各种奖励,连续8届被学校评为“科研十佳工作者”;在主持学报编辑部工作9年期间,《达县师专学报》及升本后的《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获奖实现了零的突破,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等,其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转载率大大提升。基于此,2002年我被评聘为教授,2010年晋升为三级教授。2013年我年满65周岁延退届满退休后,至今仍被学校聘为教学督导专家,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为学校的内涵式创新发展略尽微薄之力。

自加入农工党后我系统学习了有关多党合作理论和统战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性质作用任务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特点方向和目标更为明晰对参政党理论的形成、发展、构成、特色等有了基本的掌握。先后担任农工党四川文理学院支部主委农工党达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长达19,被推荐担任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和政协达州市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特邀委员共16年,连续5届被选作农工党四川省第8至12届党代会(1997-2017年)党代表;提交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共50余份,一些提案曾获省委、省政协主要领导批示或被农工党四川省委、达州市委选作党派提案;撰写和刊发参政党建设理论文章30余篇,一些文章曾获全国政协、农工党中央、四川政协、省委统战部和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表彰;在农工党中央的亲切指导、农工党四川省委的直接组织下,主持研究并担任撰稿和最终统稿的学术专著《参政党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于2014年由国家行政学院公开出版发行,并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选作辅助教材,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较高评价。今年6月,我被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九部门联合表彰为“四川省各民主党派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的100位先进个人之一。

改革开放40,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在中国发生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令人瞩目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国家的命运和强盛紧密相连。我深知: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如今,我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正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定的勇气、豪迈的步伐和抓铁有痕的意志,朝着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我虽已年逾“古稀”,但绝非垂垂老朽,而是欣喜自己能加入到“70后”的行列,继续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富足、社会的稳定以及统一战线的发展、巩固、壮大作添砖加瓦的工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直是我们这代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因为我是改革开放的亲身经历者、命运改变的直接受益者、国家发展的客观见证者,也是一名具有23年党龄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衷心感谢大家的聆听

 

 

2018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