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动态

加快“双一流”建设 打造高等教育强省

2019-01-17 12:45:33  来源:四川政协报

追踪提案:《关于打造高等教育强省,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建议》

提案单位:农工党四川省委

提案缘由——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了以创新驱动引领一体化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个区域发展质量和能级的总体思路。一流大学在人才聚集、科技成果产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引领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我省有8所高校的学科入选。但是,在由高校“单打”模式转变成“政府+高校”“双打”模式的整体发展趋势中,我省相关工作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对“双一流”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二是“双一流”学科高校中省属高校数量少;三是省属、部属高校合作性不强。

提案建议——

一、在建设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建议增加“双一流”建设经费投入。针对不同高校制定不同的分类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尊重和引导各高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对引领性高校和学科优先支持,在建设资金使用上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

二、推动省属高校与部属高校合作交流。建议加强省属、部属高校的合作,整合高校资源,推广优势学科的发展经验,高效利用重大科研仪器平台,将更多特色学科办成一流优势学科。鼓励省属高校一部分特色学科成长为优势学科,一部分优势学科率先进入国家乃至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带动弱势学科发展。

三、因校施策,建立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绩效调控体系。支持并保护各类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人才引进、资源统筹、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道路。

四、开展大学科教学和科研。学科越分越细,不利于学科以及科研技术的发展。建议本科教学内容以大学科形式进行,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

五、完善大学科技人员评价机制。针对目前科技人员进入高校“门槛”过高,晋升过分依赖专利、论文数量以及获奖情况等,建立健全长期、分类评价机制,引导科技人员从事长远合作研究。

六、在省级层面有组织地支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开展基于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活动,增加大学自身“造血”功能,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提案背景——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7年,省政府出台《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农工党四川省委教育科技专委会(以下简称“农工党省委教科委”)持续关注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将“双一流”建设作为长期课题,进行深入系统调研,为我省打造高等教育强省献计献策。去年以来,农工党省委教科委组织全省教育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科技工作者等,多次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探讨。

“我们专委会有30多名农工党员分布在省内各个高校,他们熟悉高校工作、了解高校情况,也有很深的教育情怀,是我们这个调研课题的‘智库’。”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常委(教育科技专委会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魏彦玉介绍。去年,专委会成员中的高校领导、相关部门人员、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对省内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措施、成效、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度分析和对比分析,形成了《加快“双一流”建设,打造高等教育强省》等调研成果。农工党四川省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调研成果进一步优化。

去年12月3日,四川统一战线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在成都召开。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四川省委主委王正荣围绕《加快“双一流”建设,打造高等教育强省》调研成果进行主题发言,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此次省政协全会上,农工党四川省委提交了《关于打造高等教育强省,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建议》集体提案。“人才是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建设一流学科就是建设一流的生产力,做强高等教育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魏彦玉希望通过提案办理,让更多人关注支持“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

(《四川政协报》1月17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