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主委魏琴:加快构建涵盖不同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2019-03-10 17:24:48  来源:科技日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我国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需要进一步优化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主委、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魏琴5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快培养本科、硕士等高层次职业人才,建设有梯队的职业人才队伍,构建涵盖高、中、低不同层次(中、专、本、硕四个层次)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魏琴:加快构建涵盖不同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体系.png

魏琴说,当前中专和专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措施方案完善,但本科、硕士阶段的职业人才培养,对于不少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来说培养模式、定位指向千差万别。“在中专或专科层次,已有‘现代学徒制’‘导师制’‘托管制’等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但本科、硕士等高层次职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定位漂浮不定、含糊不清。”她说,对于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究竟需在专科层次基础上增加创新性素质,还是增加理论素质或其他素质的问题,往往各个学校目标定位不同,导致毕业生的职业属性、高层次属性定位模糊,就业选择时“高不成低不就”,岗位适应能力较弱。

究其原因,魏琴认为这是高校教学考核方式的“一刀切”导致自身定位模糊。目前重点本科院校(一本)和普通高校(二本)沿用国家颁布的同一个“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虽然指标中给予了选择范围,也指出了研究主导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主导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可以不同,但实际上体现特色和应用技术属性的调节空间较小。

她以自己参与教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说,“我们发现,清华大学、中国农大、宜宾学院对教学课程的标准是一样的,虽然有波动范围,但对某门课的要求波动范围不大,操作空间比较小。那么高校要通过国家专业教学认证,就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方案去培养,这让一些探索职业教育的高校,增加更多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空间很小;让培养出来的本科生,指向不明显。”

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样如此。她调研了解到,专业硕士学位点授权评审时,特别是实际评审过程中对于高级别的SCI论文、基础研究项目要求仍然占有较高的权重,这与专业硕士培养的更注重实践性、专业硕士导师应具备强的应用科研能力的定位有偏差。

“这种评价体系使以服务地方为主的普通地方高校教师陷入两难——到底是注重理论基础研究,还是注重应用研究。”她说,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有的地方高校的硕士招生生源不足,毕业学生就业也出现难找工作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又不易遴选到自己满意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的浪费,无法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结合今年1月新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其中“到2020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魏琴建议,制定适于职业教育需要的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要既不同于专科层次,也要不同于重点高校;对重点高校、普通高校的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培养计划进行统筹,提出普通高校专业硕士培养能力,为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打通渠道。最后,从职业教学需求出发,优化专业硕士学位点授权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在面向高层次职业人才的学位点授权评审中,降低高级别的SCI论文、高级别的基础研究项目的权重,增加服务地方的应用性成果的权重,优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时的教师队伍评价体系,分类评价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能力、贡献及学位点的资格等。

“我们期待更多高层次的职业人才,在经过本科、硕士甚至更高层次的适用性职业培养后,成为‘大国重器’的主力军。”魏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