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今年一口气带来了10个提案。其中,和医疗卫生相关的有4个,其他都是他从自身经历或者社会热点事件中引发的思考和认真调研后提出的建议。
甘华田两个月前左腿腓骨骨折,现在还需要拄着拐杖。一回到房间,他就忙着拿来一沓厚厚的建议,给记者拿来水果饮品。但他自己顾不上喝水,就开始聊提案。
“去年我提了要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障。这一建议与去年10月刚刚成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机制思路高度契合。”说到这里,甘华田难掩自豪。今年,甘华田同样带来了几个跟绿色生态、环保监督相关的提案。
其中一个是“加强对养殖业抗生素监管的建议”。甘教授说,他自己是一名医生,临床上常常遇到细菌耐药的问题。最近几年,他经常碰到一些从来不住医院的患者,一生病到医院治疗,使用了头孢类抗生素,甚至更高级的抗生素都不能很好地控制感染,做药敏试验发现这些细菌都是些耐药细菌。
经过研究,他认为很有可能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恶果开始作用在人类自己身上。“养殖业者一般爱加两种东西,一种是抗生素,用来防病,另一种就是生长激素,长得快。
甘教授介绍,工业化、大规模养殖中,如果不用抗生素的话,一旦发生瘟疫,损失很严重。所以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生素,直接后果就是残留在动物体内。
一方面,人进食动物,残留的抗生素就会进入人体,损伤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动物排泄物中的残留抗生素会污染土壤和水质,再通过蔬菜、饮水等进入人体,这样可能导致大自然和人体内都存在大量的耐药性细菌,甚至出现超级耐药菌。甘教授认为,大量耐药细菌产生的后果很严重,这种情况下,当医生面对细菌感染需要治疗时,可选择的抗生素会越来越少,甚至无药可用。
甘教授建议,需要尽快制订养殖兽用抗生素纳入处方药的管理办法、加强抗生素替代和检测的相关科技研究。
在医疗卫生领域,甘华田教授也提了几点关于修改《执业医师法》的建议。其中有一条“取消或放宽执业医师注册制度,给医生全国通用的‘驾驶执照’”,也来自于自己的职业经验。
甘教授介绍,我国现有“医师法”规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必须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按照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也就是说,医生在例如列车上、飞机上这些执业定点医院以外的地方,面对急诊患者进行救治很可能是违法的。
但《医师法》第24条又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医师都应当履行救治患者的义务,尤其对急危重患者。”甘教授认为现有《医师法》前后法规有相矛盾的地方。他希望能在法律层面给救死扶伤的医生少一些后顾之忧。
甘华田还关注医疗骗保、外资办医,甚至普通动物保护、乡村振兴。“作为临床医生,每天那么忙,你怎么还有时间去关注医疗之外的事情呢?”甘教授回答:我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人大代表,医生可能只是治病救人,但人大代表肩负着更多责任和使命,只有积极履职尽责,才对得起人民代表这一光荣称号。
红星新闻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庄梦蕾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