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农工党成都市委会与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充分发挥农工党医疗卫生领域界别优势、依托农工党定点帮扶沿江卫生院21年的口碑与优势,共建沿江卫生院“林盘诊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速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育,共同打造中医药康养产业,助推中医药振兴和乡村振兴工作向深度发展。《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官方媒体均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服务基层群众健康事业 “小切口”贯彻乡村振兴战略
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鲜活载体,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2017年起,成都市政府正式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农工党成都市委会与都江堰市政府决定将林盘修复与中医诊疗相结合,突出专业化元素,在林盘里打造中医药专家诊所。
平日里一诊难求的成都顶级名中医汇聚“林盘诊所”,以沿江卫生院为依托,老百姓不用经受路途奔波,直接在家门口、林盘院子里,就能享受门诊、看病、拿药一站式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这一举措,得到了群众和游客的交口称赞,增强了基层群众对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川西林盘修复“林院相依、田水相映”,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予以保护;中医文化讲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始终将人的生命价值看作医学的出发点。建立医疗专家沿江卫生院工作站,并把“林盘诊所”建在林盘百姓的居住地和乡村旅游的“打卡地”,不仅是二者在理念上的完美契合,更重要的是让优质医疗资源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和游客,进而赋予了林盘全新的生命力。
名老中医轮流坐诊带徒 夯实乡村振兴医卫人才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习总书记讲,戏好要靠唱戏人。但调研发现,由于历史原因,中医药医师和康复技师的严重缺乏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共性问题。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的背景下,有的卫生院新修的中医馆硬件水平甚至超过了成都市区一些社区服务中心,却因为人才匮乏导致设备搁置、医馆空闲,当地百姓始终享受不了中医治疗成本较低、简便易行的优势。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建立城市医生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林盘诊所”的建立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缓解当前乡村中医药人才匮乏务实举措。生态环境优美的川西林盘对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农工党的医疗专家表示将以“林盘诊所”的方式将医疗团队、中药种植产业带到川西林盘,推动优质的中医人才、服务等资源回归农村、流向农业、造福农民,真正实现中医药的乡村振兴。
“师带徒”一直中医的传统传承方式,农工党的名老中医们轮流来到沿江卫生院“林盘诊所”排班坐诊,沿江卫生院的年轻医生们跟班协助,获得了向专家学习的难得机会,“真传一句话”,当面传授的鲜活、实用性,是这些年轻医生从书本上所获得知识难以比拟的。农工党的医卫专家以乡村振兴为己任,诊疗的同时悉心教导,把宝贵的经验无私传授,加速了当地医疗卫生人才培育。
依托21年定点帮扶基础 打造新时代社会服务品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1年前,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带领医卫专家来到当时交通还十分不便的沿江卫生院,开创了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的“沿江模式”,21年的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沿江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江周边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沿江模式”已成为民主党派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都江堰市作为国家首批、四川唯一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和旅游产业。“林盘诊所”作为乡村振兴“医养旅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在发挥康养服务功能的同时,将带动“康养小镇”、“医道养旅游中心”建设与发展。
下阶段,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将携手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秉承惠民为本的原则,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康养产业、中医药产业发展为主线,构建起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点、线、面、网”,形成资源要素的空间集聚,推动“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着力打造健康成都,聚焦全民健康,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林盘诊所”的正式挂牌成立意义非凡。农工党将进一步发挥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让“林盘诊所”成为新时代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新品牌,成为在川西林盘绽放的乡村振兴“希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