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动态

以主题教育推进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来看看农工党泸州市委这个基层组织的“六个一”

2019-09-05 15:19:11  来源:泸州市委会

农工党泸州市纳溪区支部委员会成立于201112月,20171026日升格为纳溪区基层委员会。现有党员28人,本科以上学历17人,占比81%。县处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3人;市区政协委员10人,区人大代表1人。

为深入推进“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基层委员会对标“四新”“三好”标准,指导综合支部不断优化2018年4月以来创新开展的“六个一”工作,先行先试、有序有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实践,以更多高质量的工作实绩进一步获得党委政府肯定、社会各界好评。

一、建设一个活动阵地。没有固定的活动阵地,是最基层的民主党派组织活动开展次数不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工党泸州市纳溪区基层委员会综合支部做了很好的“破题”。综合支部与打渔山社区签定共建协议,实现共建共享。打渔山社区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支部活动室,承诺社区所有功能室向支部开放,实现阵地联创、队伍联动、活动联办,促进了支部与社区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等方面深化开放式组织生活中的沟通交流。支部充分利用活动室,通过数字化设备和文化墙,从社会服务品牌化、思想建设常态化、议政建言实用化、组织管理规范化“四化联动”全方位展现“活力农工”,把阵地建设成为农工党党员服务社区、联系群众、学习教育、互助交流的特色化平台。


微信图片_20190905234454.jpg

市委会副主委卢赐恩(右1)调研综合支部活动室,纳溪区主委肖玉梅(中)陪同

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把活动阵地作为农工党党员聚会沙龙、活动开展的有效平台,建成党员相互学习的“成长之家”。制定学习培养计划,通过集中学习、自学、考察学习、参与活动、组织评价等方式,按标准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开办“老同志课堂”、读书会等系列活动,采取小组讨论、集中培训、谈心交流、座谈会等形式,请支部老同志领学农工党党史、党章、优良传统,引导新党员继承和发扬农工党先辈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激发广大党员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支部主委、副主委与骨干党员建立“1+1”“1+N”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的方式,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

三、收集一组档案资料。加强档案管理,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组织活力的有效举措。纳溪基层委员会以资料组卷装档为重要抓手,在标准化支部创建过程中,挑选政治素质高、熟悉党派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专门负责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档案资料的素材主要包括基层组织建设的各种文件材料、表格数据、记录簿、音像资料、实物凭证及复印件等。制定了档案工作“五个统一”的标准:即统一收集、统一档案盒、统一封面、统一装订、统一存放。同时,坚持做好电子档和纸质档两本台账,保证电子和纸质资料内容一致、同时更新。

四、出台一套工作制度。基层委员会在标准二字下足功夫,大胆探索。制定完善了党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社会服务活动规程、党员学习制度等制度,使议事有规则、管理有办法、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使基层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推行党员AB岗轮值入驻社区,共同谋划发展,联合开展活动,所有党员都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五、制定一套工作流程。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农工党纳溪基层委员会通过对现有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工作流程信息化,实现工作条理的规范性及增加现有相关工作流程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体制。现已制定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党员管理工作流程、会务工作流程、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流程、党费收支流程等近10个工作流程,让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印制一本工作手册。为使标准化支部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不断增强基层委员会凝聚力和执行力,专门印编了《农工党纳溪基层委员会标准化支部创建工作手册》,印发到28名农工党员每人手中,利用各种会议时机开展集中讨论学习,让每一位党员积极参加创建活动,为标准化支部创建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