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泸州市农工党党员们无惧危险、不辞辛劳,始终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战“疫”一线的“幕后英雄”
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确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但病毒检测对人员、技术、流程、实验室条件等都有很高要求。
2020年1月中旬,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在社会上传播后,农工党西南医科大学支部党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部主任刘靳波出于职业敏感,意识到事情不简单。随即,便着手开展成立检测组、模拟新冠病毒检测、梳理实验流程、梳理所需物资、拟定可能需要开展的工作计划等等工作。
刘靳波(左六)
1月23日,武汉 “封城”,一切随之而紧绷起来。刘靳波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调动科室“人”和“物”进入“备战”状态:抽调技术骨干补充到检测组,并设置专人负责综合协调和后勤保障;启动实验用品采购,亲自逐个联系,购买标本采集管、核酸提取及检测试剂等必需品。
“疫情发展很快,检测组不能只有3人。”刘靳波在科室发出“招募动员”,科室人员踊跃报名。经慎重筛选,7人增加到检测组中,人配齐了。刘靳波组建的10人检测组,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其中一半都是90后,有分子检测经验,全是技术骨干。
“1月24日,购买的最后一批试剂到货。”刘靳波储备的试剂后来全部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可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刘靳波自信地说。
2月1日,经省卫健委组织专家组紧急现场核查评估,正式批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验室可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是继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之后,泸州市新增的第二个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标本核酸检测确诊实验室。
目前,泸州市每日最多可开展检测7个批次、630份标本检测,将泸州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能力提升2.3倍,大大缩短了疑似病人的确诊时间,能够更好地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求。
医学检验部作为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临床技术科室,但面对病毒含量最高、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样本,他们不惧凶险,冲在第一线,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是战“疫”一线的幕后英雄。
连夜为患者熬制中药
农工党西南医科大学支部党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志鸿是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省级、市级、院级专家,多次到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会诊,并根据每位患者情况制定了中医肺病治疗方案,辩证论治开具中药处方。为了患者能尽早服上中药,张志鸿赶回医院,立即为患者熬制中药,并连夜送到患者手里。
主动请“战”参与抗疫工作
农工党江阳区支部委员、江阳区民宗局副局长张禄均是凉山州盐源县盐塘乡坝窝村的驻村援彝干部。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得到暂缓返岗盐源的通知,在家休假的他,主动向区委统战部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加入到辖区内宗教领域防疫走访排查工作,关心辖区内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张禄均说,他是一名农工党员,又是机关干部,在疫情来临时,必须要冲在疫情防控的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