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动态

如何唱好成渝“双城记”?农工党党员这样建言

2020-04-07 16:39:35  来源:四川政协报

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作出这一重要工作部署后,川渝两地立即行动,党政高层领导积极对接,两地从编制工作方案、对接规划建设、完善联系机制等多个方面加紧推进。

如何唱好成渝“双城记”?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省政协委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夏华祥,农工党西南财大主委、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在接受《四川政协报》采访时建议:

 

整合优势资源 实现互利共赢

夏华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这一底色。川渝两地同处长江上游,两地在推动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方面有着很大共识,可以联合向国家层面争取相关政策支持,进一步实现生态共建、环境共治。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正在和重庆市政协有关专委会,就嘉陵江、乌江、涪江等流域生态走廊专项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探索跨流域污染治理等工作开展联合调研。在川渝全方位合作中,两地政协需要加强横向合作,从而形成更大的推动力。

微信图片_20200407165952.jpg

川渝两地各有所长,要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促进资源、人口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进而形成布局合理、协作配套、成链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经济走廊,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比如说,在旅游方面,川渝两地可以联手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文旅产品、优惠政策等共建共享,形成旅游市场互相支撑、游客双向导流的效果。尤其是在产业集群化发展方面,两地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断优化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用“君子成人之美”的态度破除行政壁垒,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川渝本是一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携手前进,定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一极。

 

做好顶层设计 统筹协调发展

毛中根:如何更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我省各市(州)热议的话题。各地积极推动本地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立足当地实情,做好规划,防止一哄而上。川渝两地要借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并加强国际研究合作,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及时发现并占领新的经济、科技高地,打造具有川渝特色的经济圈。省直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要求,制定问题清单和服务清单,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然后对全省参与经济圈建设的市(州)进行分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在产业发展上,不能简单地以产业同质化限制各地产业发展,而要认真梳理各地优势产业,合理规划和引导产业布局,让产业集聚的效应最大化。

微信图片_20200407170002.jpg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两地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两地政府要深化合作,打破可能存在的政策壁垒,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在抢抓机遇的同时,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形成你追我赶又相互合作的差异化竞争关系,促进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