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12日,根据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日程安排,农工党界别小组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1月11日,省政协副主席杜和平参加小组讨论。
杜和平表示,黄强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五年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完全赞同。有四点体会:一是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抓重大项目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二是下大力气提升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变“蜀道难”为“蜀道通”,我省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三是历经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和各种艰难险阻,但全省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和谐,充分体现了巴蜀儿女为国担当、勇于奋斗的精神气质。四是省政府态度鲜明抓生态环境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杜和平指出,四川未来五年发展前景光明,必须苦干实干、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是制造强省战略大有可为,需要对标先进、迎头赶上,在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进程中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势在必行,城镇化是四川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做强县城、做优乡镇,统筹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五区共兴”;三是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时不我待,抢抓全球开放格局重塑之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营商环境,奋力推动四川从内陆腹地加快向开放高地转变。
何 苹:现场聆听了黄强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求真务实接地气、掷地有声提士气,是一篇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好报告。对报告有三点特别感受:一是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四川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于变局中开新局。二是全面梳理了过去五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三是提出未来五年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描绘了未来四川发展的美好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建议:一是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溯源治理。二是强化能源管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曾 涛:黄强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开篇用了“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来形容我们面对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能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实属不易,令人振奋。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治站位高,严格对标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二是聚焦聚力抓大事要事。三是注重用数据说话,理性、客观、干货满满。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报告中占据了很大篇幅,字里行间彰显出浓浓的民生情怀。五是文风生动鲜活又言之有物。
刘剑平:听了黄强省长的报告很激动。报告总结全面,成绩来之不易,可以用“奋斗、成绩、前途、发展”八个字概括。建议:一是针对报告提出的“五区共兴”,横向对比湖北、河南等邻省,四川在区域均衡发展上差距还较大,要切实推动除成都以外的地市迎头赶上。二是医务工作者在新冠疫情中超常付出,应多关心宣传。三是希望政协组织开展调研,助力打通医学生在校教育、规培等环节。
龚波:报告中提到医院数量翻番,但质量还有待提高,且与北上广差距较大。主要问题是医院专家较少,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明显。建议:一是医疗资源亟待向基层倾斜,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医疗资源,促进均衡发展。二是要重点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三是多部门合力,提升医院基础科研条件,加强医学实验室建设,加大基层医务人员职务晋升、培养体系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
邱明:黄强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容量大,立意高远、振奋人心,既有目标导向,又有实施路径,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坚持实干争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四是坚持开拓创新。我认为要实现报告中的目标,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创新,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建议:一是支持德阳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二是加快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三是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装备示范应用场景。
钟怡: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报告翔实,既肯定了工作成绩,也不回避问题。特别是关心医务人员的表述倍感暖心。财政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支持力度很大,但也导致地方医院运转困难,恳请财政保障拨付及时到位。二是报告站位高,面对极其困难的形势,站高谋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三是工作安排部署,既注重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既跳起摸高又切实可行,既有目标任务又有具体路径,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具体举措。
何 佳:聆听了黄强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备受鼓舞。报告思路清晰、总结全面,部署工作统揽全局、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我完全赞同。报告中提到“广大医务工作者超常付出、连续战斗,为全国战疫作出了四川贡献”,让我深受感动。我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持续深耕医疗卫生领域,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内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议政建言,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何 山:五年工作回顾很是感慨,昨天王晓晖书记讲话提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总抓手,政府要狠抓薄弱环节,短板在农村、在除成都之外的四个区,要把工作举措菜单化、网格化、时效化,从提出问题到按期解决问题,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蒲春天:建议:一是尽快开工建设广元—达州—万州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省级层面牵头,积极争取国铁集团在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抓紧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提升四川东出铁水联运通道能力。二是深入推进片区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加大金融支持涉农企业的力度,助力春耕备耕。
徐武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在面临很大外部压力情况下,四川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建议:一是重视和支持老工业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特别是老旧电网升级改造。二是有条件放开露天禁烧秸秆。
赵朝晖: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快速路和交通枢纽建设。二是全省政协专委会组织架构应该进一步规范,名称与职能尽量统一,便于工作开展。三是全省财政系统以“财”为中心,在“政”上发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毛中根: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详实,催人奋进。三个数据感受很深:一是GDP过去五年稳居全国第六,成绩来之不易;二是进出口突破一万亿,居全国第八,作为一个内陆省份非常不容易;三是生猪出栏数6400万头,亮点突出,成绩亮眼。
喇明英:聆听了黄强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两点体会:一是回头看,感慨万千。二是向前看,鼓舞振奋。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安宁河流域的发展对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二是加大力度促进旅游业快速恢复和健康有序发展。
张方:建议:一是在建设农业强省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二是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要有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对已经创建成功的地区,要明确支持政策,以更有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是要加快汉巴南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北上出川通道。
倪勋:政府工作报告从五个方面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从四个方面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梳理,深感四川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报告谋划了今后五年特别是2023年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使命担当,是一篇指引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我完全赞同和拥护。建议:一是加快推进绵遂内铁路全线同步建设。二是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中国(资阳)牙谷建设的支持力度。
唐敏:黄强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提出的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阐述了2023年十个方面的工作安排,内容详实,措施具体,是一篇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全省实际、体现人民意愿的高质量报告,我完全赞同。
冯昌安: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实事求是,凝聚人心,倍感振奋,催人奋进。完全赞同。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过去五年工作,省委省政府以高度政治责任感,肩负历史使命,带领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实干,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二是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幸福指数持续稳定向好。三是实体经济得到逐步壮大,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建议:省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及时研究解决高竹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一致性的问题。
(摘编:邹方杰 张知鸿)
(审核:张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