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延政认真参会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将目光聚焦在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与未来的教育事业上。他抓住一切发言机会为教育积极呼吁,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形象,践行了他在参会前的承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围绕国家的重大方针、重要部署、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学生减负到底应该减什么?”关于中小学生减负,何延政与其他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改革高考制度、倒逼减负减出实效。他认为,“减负”减掉的应该是过于繁重的课外负担,而不是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对能力的培养,更不是简单粗暴地减少在校学习时间、降低学业水平要求。“去年,教育部部长在十九大会议讨论中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何延政在接受四川日报采访时谈到,新的高考制度才是打开“减负”困局的钥匙,通过高考制度改革,倒逼课程改革,减负减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学生的创新性得以真正释放。
3月4日的小组讨论中,何延政委员提出了在基层“老少边穷”,尤其是集中连片扶贫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存在严重不平衡两个急需关注的问题。
3月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参与他所在小组的讨论,何延政委员将仅有的5分钟发言时间全部聚焦在了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向陈部长直接提出贫困山区教师队伍存在着由于数量不足,学科不全、不平衡而导致的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国家教育的长远谋划。何延政建议:放宽对农村学校师生比管理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科需求配备教师;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解决农村学生过早放学后无人管理的情况同时可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和条件;建议相关部门对这些问题要尽快进行调研,防止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学校整体性教师队伍减弱,无法与未来的高考制度进行有效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