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关于促进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

2013-01-23 15:53:35  来源:

  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走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国家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力度有所降低,致使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幅下降,市场萎缩。

  但是,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是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愿望。相比之下,全球太阳能需求放缓而导致的产业困境,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格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既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替代传统能源、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我省是全国多晶硅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发祥地,是全国唯一40多年从未间断生产多晶硅的地区,有国家唯一的“乐山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正在建设全国首个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我省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支持和发展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现状和有利条件

  在光伏市场黯淡低迷之时,近期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的政策,为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启动扫清了障碍,为光伏企业注入了“强心针”。

  一是10月底,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分布式发电并网意见,提出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享受全程免费并网服务,并可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二是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分别发布《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建设已申报启动。

  三是多部门政策组合拳扶持光伏产业。其中包括鼓励分布式光伏发展、建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制定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建议、减免部分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费用等。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光伏补贴在5月实施后,近期启动第二轮补贴计划,并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光伏应用规模。

  四是按照《四川光伏产业发展建设规划》,全省将形成以乐山、眉山、成都和雅安为主的国内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以成都和乐山为主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以成都、攀枝花、凉山、甘孜和阿坝为主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区。

  五是在产业和技术水平方面,我省不仅有较完整的产业链,聚集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装备、产能,“改良西门子法”、氢化还原一体化技术等创新和运用,使我省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生产在前沿技术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空白,具有发展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二、对策建议

  我省在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我省光伏产业的发展。

  (一)统筹谋划,力促科学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国家支持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具有高附加值、较强关联性和极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面对太阳能光伏产业暂时的困难和挑战,政府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人才、产业配套等优势,扶持优势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我省紧紧抓住未来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贡献。

  (二)加强领导,力促产业集聚

  树立“四川一盘棋”思想,打响“四川光伏”、“乐山光伏”品牌,整合资源,共谋发展。主要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新能源产业管理机构,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统一规划和协调服务。尽快出台四川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及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坚定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信心。在政府引导下,各地各相关企业按照“合作、共赢、创新、发展”原则,成立四川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集团,加强协作,优势互补,缺位竞争,配套发展,“抱团取暖过寒冬”。正确理解“做强做大”,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克服“小而全”、“大不专”重复研发、设备装置重复建设等弊端,避免江西赛维LDK式的大起大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从工业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和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基地。

  (三)加大投入,力促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光伏产业技术升级的步伐必须跟上规模扩张的脚步,这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此,建议政府主导,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补贴,激励企业增加研发资金。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扩大贷款规模,创新融资产品,为光伏产业扩大融资渠道。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人才战略,整合技术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分工和技术合作,建立各企业互通的科研技术平台,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帮助企业不断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四)要素保障,力促行业领先

  电力消耗占多晶硅生产成本的60-70%,用电电价高低直接关乎企业生产成本。四川硅材料、光伏生产用电价格(0.7元/度左右)高于全国,与其他光伏大省用电电价差异较大,江苏中能、江西LDK等多晶硅生产项目电价均在0.3元/度,新疆0.18元/度,而四川永祥等未享受直购电,用电电价平均0.65元/度,仅用电差价直接比上述光伏企业多付出近4万元/吨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在全国和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建议采用补贴和以后返还等办法,将用电电价控制在0.3-0.5元/度;积极落实直购电政策,在全省电量中整体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多晶硅企业的直供用电;鼓励企业通过购买、投资等方式,参与我省地方水电站建设,发挥我省水电大省的经济性优势,支持他们降低用电成本。

  (五)市场培育,力促推广运用

  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省委、省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投入,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释放内需,加强光伏产品在“两化”互动中的应用范围。尽快制定全省“金太阳工程”和“屋顶计划”补助额度及实施细则。运用财政节能奖励资金,在省内有关项目特别是政府项目鼓励优先使用我省太阳能光伏产品。加大试点示范力度,加快建设以成都、攀枝花、凉山、甘孜和阿坝等为主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区。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产品市场应用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如安装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果园和蔬菜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光伏屋顶电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照明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