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站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2013-01-03 15:33:49  来源:

  农村医疗卫生队伍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也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近年来,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为特征的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但乡村医生队伍不足、专业水平低下等问题依旧严重,影响着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基础医疗改革的一大瓶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一、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年龄老化。由于乡村医生待遇普遍较低、工作艰苦,年轻人员不愿进入,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以绵阳市为例,全市年龄在30岁以下的乡村医生不到5%;超过50岁的人数占50.23%。目前,村级预防保健工作正面临“后继无人”、“人走网破” 的困境。二是乡村医生的学历偏低。绝大多数是从60年代和70年代跟师学徒而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自贡市为例,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6.95%、初级及以下职称占80%。三是乡村医生知识储备不足、更新缓慢。由于原有的乡村医生知识老化,新生力量又难以安置到村卫生站去,致使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及医师资格的比例较低。

  (二)村卫生站运行难,乡村医生收入不高。由于过去政府对村卫生站建设的“财政断奶”和近年财政投入的不足,大多数村卫生站至今只能办在乡村医生家里,并实际以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形式存在,主要通过向村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获取的报酬来维持村卫生站的艰难运转,缺乏发展后劲,设备设施相当简陋。目前,还有相当部分村卫生站基本上是依靠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老三件”为病人诊治疾病。这不仅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也存在着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

  (三)乡村医生老无所养。我省乡村医生队伍庞大,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长期处在条件较差的最基层,直接服务于百姓,为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乡村医生一家老小的生计仅靠基本医疗服务的微薄诊费、药品差价和农副业收入维持,至今没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也没有工资。

  (四)乡村医生流失现象突出。近年来,随着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医疗风险的不断增加,加之乡村医生由于个人收入低、生老病死无保障、缺乏社会认同感、个人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导致乡村医生队伍人心涣散。乡村医生流失率逐年上升,且流失人员大部分为中青年乡村医生。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村级卫生人员定向培养方式,在农村当地选拔招收初中及以上学历青年参加初中起点大专学历教育,毕业后回到当地行医;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医学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站工作;三是对长期在村卫生站工作的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逐步形成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留得住的村级医疗卫生队伍;四是积极实施镇卫生院对村卫生站的一体化管理,加强镇卫生院或上级医院对村卫生站的对口支援。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卫生站服务功能。一是要按照标准化村卫生站的要求,完成业务用房的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的配置,增强服务功能;二是要根据每个村卫生站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等因素,从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合理解决好村卫生站的工作经费补助,实现村卫生站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将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险。一是全面建立村委会“卫生员”制度,做到“一村一室一员”,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乡村医生由各县市区财政给予相应的补助,合理解决乡村医生报酬,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劳务补助政策;二是对于此前在村卫生站已工作多年的乡村医生,研究财政出资的办法,一次性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用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对在村卫生站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或在医改后进入村卫生站工作的乡村医生,研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其经费按照有关要求由财政和个人共同承担,其中财政承担部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可在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