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泸州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泸州从西部内陆走向开放前沿的标志性大事、喜事。综合保税区建成运营后,将有大批量的外贸企业入驻生产,如何构建完整、高效的物流配套服务作为支撑?农工党泸州市委建议,在加快泸州综合保税区建设的同时,努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
现状:保税区助力泸州发展 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保障有待完善
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将为泸州外贸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为泸州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巨大的支撑作用。
2018年,泸州成功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成为全国30个、四川唯一一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一旦争创成功,泸州物流发展格局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仅可以在用地计划、财政资金、铁路运价、金融融资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还将利用国家资源要素促进物流体系提质增效,为综合保税区及全市外贸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保障。
因此,泸州要依托综合保税区建设和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物流枢纽。而当前,泸州实际情况与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的相关要求相比,主要还存在物流基础不完善、物流园区不成熟、龙头运营主体缺失、产业支撑力度薄弱等短板问题,亟需加以改进完善。
建议:抢抓政策机遇 依托基础优势打造物流枢纽核心区域
为此,农工党泸州市委建议:
一要抢抓政策机遇,努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加快编制《泸州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加大申创力度,力争尽早通过省级和国家评审,将泸州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通过枢纽建设为综合保税区发展提供优质的物流保障。
二要依托基础优势,打造物流枢纽核心区域。集聚区以及产业集中发展区,整合并优化既有物流项目设施,抓紧规划枢纽核心区,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和流通、加工、信息、金融、国际服务等功能设施,开发常态化、稳定化、品牌化的物流服务产品,提升物流枢纽综合利用效率。
三要创新招商理念,培育物流枢纽运营主体。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整合枢纽范围内的物流资源,有序推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全力提升全市物流一体化服务水平。
四要振兴实体经济,推动枢纽产业经济发展。将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做强县域经济作为夯实物流基础的“稳定器”。依托全市“三大千亿产业”,大力培育特色品牌产业;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依托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试验区、进口粮食、肉类指定查验场等开放平台建设,加大外贸企业的引进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依托云龙机场,大力推动航空物流产业园建设,发展适合航空物流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