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6日,农工党四川省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王笳率国家发改委兽用功能性多肽制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宋艳、四川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曹阳和做移动干燥保鲜机的广东永淦节能公司、做地上部分清土打捆机的吉林某农机公司企业负责人等到遂宁市、洪雅县、中江县、彭州市调研四川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收干机械化推进情况。
据了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发展传统医药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10+3”即川药及其加工装备产业发展决策部署,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此次调研由农工党四川省企业家联谊会、成都市委会、遂宁市委会、德阳市委会、眉山市直机关支部、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联合组织,邀请国家发改委兽用功能性多肽制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共同组织的考察调研活动。
遂宁调研道地药材川白芷
4日上午,调研组一行与农工党遂宁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副秘书长黄海波,遂宁市船山区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遂宁市船山区总支主委任晓敏到遂宁某白芷产业有限公司调研考察该公司在中药材种植、初加工、销售、收购、种子销售;仓储等方面的情况。在座谈会上,双方相互介绍单位情况,围绕中药材机械及综合利用展开交流探讨,该公司总经理郑全林表示,遂宁天地网不断对自身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完善初加工、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初加工烘房,引进烘干设备,在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及做好初加工生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白芷的溯源工作,希望今后在白芷种植溯源和标准制定方面加强与学会的合作,在产学研方面得到学会的支持。
洪雅考察道地药材雅莲
4日下午,王笳一行前往雅安市洪雅县瓦屋山考察调研洪雅道地药材雅连,眉山市妇联三级调研员何明,眉山市卫健委干部保健服务中心主任、农工党眉山市直机关支部主委薛莉,眉山市贸促会秘书长、农工党市直机关支部副主委罗尚勇,四川姜氏禾润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农工党党员姜林,洪雅某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光玉及公司高层陪同调研。王笳一行考察调研洪雅雅连、味连及当地特色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及中药材科研机构,双方对濒危道地药材“雅连”的抢救性保护、种苗栽培、生产环境、原材料供应、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5日上午,王笳一行来到洪雅县高庙镇黑山村雅连种植基地,在村支书张和军的陪同下,实地考察雅连等当地道地药材种植情况,并对雅连的收获、烘干、保藏、机械化推进中痛点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产品包装开发达成合作意向。
中江调研道地药材丹参白芍
6日,调研组在原德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德阳市六届委员会主委、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特聘专家谢天佑,农工党中江总支副主委敬章书,中江县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顾冰,四川某科技公司总经理舒福等的陪同下,考察调研中江县道地药材丹参、白芍在收获、烘干、保藏、机械化推进情况,敬章书向王笳一行介绍了中药材在人工方面雇工难、成本高、劳动力老龄化,机械化采收加工应用低,道地药材地标保护措施不够,以及中药材种植附产物综合利用的难点和的痛点,希望在中药材副产物综合利用饲料化、原料化方面加强合作。
谢天佑就道地药材保护给出了利用北斗卫星遥感技术监测、产量监控,量子云码等高科技技术通过市场行为监控的建议,参会人员反响热烈。
彭州调研道地药材川芎
7日上午,王笳一行在彭州市敖平镇调研当地道地药材川芎的种植、加工、销售情况。农工党成都市委会社会服务处处长马元莉,吉林省某农机制造公司董事长魏德胜,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西部运营中心刘春影、彭州市敖平镇组织员魏华奎,彭州市敖平镇乡村振兴办主任邓武,四川某药业公司、彭州某科技公司、成都市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调研了敖平镇川芎种植基地,就当地川芎的机械化作业可行性,中药材种植附产物综合利用的难点和痛点,以及中药材中兽药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通济镇黄村,在通济镇镇政府负责人等陪同下,调研当地中药材种植,并就结合当地自然情况,就创新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和研发给出了建议和探讨。
作为以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医药信息化水平和服务人民群众大健康为主要愿景、全省具备直接提名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资格的2家医学类学会之一的省级学术团体,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在中药材种植、中药代煎标准方面,搭建了政产学研平台,推动远程诊疗和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此次调研发现我省中药材产业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种植开沟施肥、培土、除草、收获、运输、贮存机械设备极少,中药材收割机效率低,综合化水平低。其中林间种植主要靠人工种植,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雇工难导致劳动力成本高,适宜机具品种少,数量小,导致机械化水平极低。
2、种植未形成规模,四川坡地多,自然地势制约机械化发展。机具技术含量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加工工艺简单,可靠性较差,导致中药材机械作业的适应性较差。
3、有些中药材生产机具未纳入国家购机补贴范围,种植户购机成本高,单独购买机械产品能力弱,购机热情不够。
为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技术和工作,调研形成如下建议:
1、协调发展,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引导农民统一种植模式,进行规范科学种植,农机部门有针对性地引进、推广适宜主要品种的中药材机具。
2、加大中药材生产机具的研发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构建机具研发平台,使之形成规模带动生产机具的研发,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知识,加快研制新型适用的中药材机械。扩大国家购机补贴范围,增加中药材补贴机具,减轻农户购机负担。
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各相关人员到典型生产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交流好的做法和经验,农机部门通过培训班和演示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先进的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
4、开展药材产业的深加工,全面推广药材烘干机、药材切片机、增加中药材的附加值,向药材产业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中医药。此次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并与当地座谈,通过交流打开思路,我们将把这些情况,加以整理成策,为地方党委政府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当地产业化建言献策以及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川药现代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助力川药强省建设、国际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国际化布局发挥重要作用。”王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