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关于完善县级城市防汛应急管理联动机制的建议

2022-05-24 10:55:14  来源:成都市委

农工党党员、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淼反映:

根据气象和水利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尽管目前我国应急管理的能力随着政策法规、制度规章、组织体系、技术装备等各方面的不断完善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防汛应急管理仍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特别是以县级为单位的地区之间。县级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县级政府需要不断从抵御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提高应灾能力,保障公民利益。

一、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部门联动不完善。县防汛组织机构中纳入了各防汛相关单位及各乡镇负责人,各成员单位平时日常工作中,各自负责本单位的相关工作,只有在发生灾害,启动了应急响应时才会聚集到一起共同开展应急响应的各项工作。这就使得各部门没有在平时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真正到了需要应急响应时,合作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全民应急联动不健全。应急联动不仅要整合社会的资源,还要集合社会公众的力量,让公众广泛参与到防汛应急管理中。但是,由于防汛知识宣传工作并不足够,公众防范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人们缺乏防洪抢险、避险逃生等常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汛救灾的自觉性仍然薄弱,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更显不足。特别是随着社会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公众更觉得防汛救灾就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

(三)信息联动机制有缺陷。一是大部分县级城市目前可使用的发布信息渠道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电话等手段,对于微信、微博等新兴手段使用的还不是很广泛,尤其是农村。二是预警平台作用有限,虽然部分县城已有应急指挥平台,但是未与各乡镇进行共享,同时灾害发生后采取防控及救援行动时,应急指挥平台能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基本上仍以传统的通讯工具报送信息、汇报工作和进行相应指挥。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县防汛组织机构能力建设,按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快速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细化完善信息报送制度,集结抢修力量、调集抢修物资,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实现应急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综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加强日常防汛演练,在面对突发事故之时,能够及时进行预报预警,并迅速地采取合理、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提高公众参与应急联动的积极性。在危机管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强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认识到防汛减灾问题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演练让广大群众参与到防汛救灾的机制中,即在每个村镇选择通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建立村镇县的三级公众联动机制,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动员群众参与减灾。

(三)加强防汛信息联动机制建设。一是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建立起信息交换系统,逐步实现防汛救灾信息共享,为开展汛期灾害会商、决策、研究等提供信息基础保障。二是建立现代化的通讯系统,逐步扩大通讯设备,尤其是要保障通讯设施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在灾情的关键时刻可以通过流动的通讯设备进行救灾信息的传递。三是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数据库及信息维护、动态更新的管理维护机制。此外,对于信息的更新,要保证信息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主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建立政府与媒体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