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聚焦2024年省两会】集体提案快报|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的提案

2024-01-22 15:08:45  来源:参政议政处

根据《四川省用水定额》划分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面以梓潼、盐亭、阆中、营山一线为界,南面西起五通桥、经富顺至荣昌的双河,然后向北至华蓥山西簏,西与盆西平原接壤,有南充、遂宁、广安、资阳、内江、绵阳等10个市、32个县(市、区),面积约5.24万平方公里,占盆地总面积的31.9%,是四川粮油、麻、蚕和柑橘等主要产区。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00~700m的质地较为疏松紫色砂页岩层,加之森林覆盖率不到7%,成为四川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如嘉陵江、涪江和沱江流域每年冲走泥沙多达2.5亿吨,是长江上游泥沙重要来源。二是干旱矛盾突出。该区年降雨量不到1000mm,10度以上活动积温达5500℃以上,冬干春旱明显,成为四川最热、最干旱地区。三是工程缺水较重。虽大中型水库较多,但渠系配套工程严重不足,水利设施互连互通工程缺乏,其蓄水来源靠降雨补给较为普遍。四是“非粮化”较重。由于红层地区地下水贫乏,广阔丘陵田高水底,加之馒头状山形较多,使较多柑橘、桑树等“非粮化”种植有进沟、进槽、进坝的现象。

为此,建议:

一、支持水利设施互连互通项目,补齐工程缺水的短板。一是加大灌区渠系配套工程支持。川中丘陵区水利设施亟待弥补工程性短板体量较大、投资较大,加之大多大中型库区以解决饮水工程为主、地方财力难以承担对灌区干支渠配套和桥涵闸及安全防护设施等项目建设,需国家省级层面大力支持。二是提升互连互通项目支持。坚持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强则农业强的建设原则,上级有关部门将骨干渠道与连通河湖、塘库堰的渠系项目建设纳入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保证灌区汛期排水、旱期的供水的畅通,筑牢农业“旱涝保收”基础。

二、加大生态农业项目的投入,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建议省上根据耕地与种植面积,据实情下达该区新建高标准农田和改造提升高标准等类型项目。一是提高田地整型率。着重建设集中连片改梯、改台或改缓的优质良田,田型调整率达到60%以上。丘陵沟谷区实施条(格)田工程,坡下部实施缓坡地改造、坡中部实施坡改台、改梯工程,丘陵上部实施瘠薄地或陡坡地改造。二是提高有效灌面。衔接大中型灌区,配套农田排灌设施,提高农田有效耕地灌面。三是防止水土流失。加大水土项目实施支持力度,理顺坡面水系,减轻长江上游泥沙输送量。

三、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避免饮用与农业的矛盾。一是统筹规划。肩负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功能的灌区,规划建设应统筹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等。二是落实刚性。在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实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建设思路,农业生产要落实“以水定种、以水定养、以水定量”的建设目标,切实避免饮用水源与农业生产相矛盾。

四、因地制宜规划种养殖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地。一是抓科学规划,防止“非粮化”。要坚持果树、养殖业上山,粮食下田的规划原则,严禁粮田“非农化”、“非粮化”的现象再次发生。二是抓优化布局,构筑绿色原乡。优化“山上”生态走廊、塑造“山麓”风韵魅力和构筑“山下”绿色示范,塑造体验农业及原乡风情人文魅力,突显地域稻田+特色与乡村魅力,构筑川中丘陵的乡村振兴和绿色示范原乡。三是抓主体培育,推动产品上台阶。重点打造一批带动农户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使区域内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35%以上。以“天府粮仓”为总品牌,做大公用品牌;以“科研+种养+加工+仓储+销售”融合发展为架构,做实特色品牌;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线,做好合作品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