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聚焦2024年省两会】集体提案快报|关于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的提案

2024-01-22 15:12:37  来源:参政议政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四川省作为全国七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颁布实施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三级中医院数量5年翻了一番,中医医疗机构数、年诊疗量连续多年全国领先,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基本建成“一轴两区两带”发展格局,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目前,我省中医药产业还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中医药制造数字化智能化不够、产学研深度融合存在障碍、中药研发面临技术难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显著等困难和不足。

为此,建议:

一、加强中医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为学生多元发展成才提供平台。二是积极开展“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探索通过中西医、中药、理工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整合式教育体系。三是畅通产学研人才融合培育渠道,为中医药企业、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医疗机构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提供平台、深化服务、降低成本。

二、加快中医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健全中药产业管理体系,提升数字化管理思维。加强对相关人员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思维的培训,推动将“制造方式转型、企业转型”成效作为管理干部考核目标。二是政府有序引导,鼓励中医药制造业各环节数字化全覆盖。研讨制定中医药数字化转型升级规划,简化中医药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项目相关行政审批手续。选取生产经营正常且有数字化升级意愿的骨干龙头企业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制造业的应用创新及普及。吸引和鼓励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有序参与,缓解企业数字化改造融资难题。三是积极打造中医药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服务四川中药制造企业创新需求、大数据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数字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效能和品牌效应。

三、挖掘中医药创新点。一是深化中医药原创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的现代诠释与重构,科学阐释中药、针推等中医治疗手段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二是立足中医治未病与防治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探索建立临床设计、新型研究策略与方法学体系。三是在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中设立中医药专题或重大专项,新设立厅级中医药重点科技项目及相关平台、基地建设计划。

四、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一是改革省级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形式,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中医药企业出题的攻关榜单数和企业承担的攻关项目数。二是组建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风投参加的最终用户委员会,会同技术专家,全程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需求征集、榜单凝练、立项评审和绩效评价。三是对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技术改造、科技攻关等方面加大支持,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

五、完善成果转化体系。一是健全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共建中医药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企业从研发环节进驻或参与技术协作。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中医药创新信息交流。二是加强成果转化项目培育和储备,支持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产业化,对取得创新药、医疗器械等证书并首次实现产业化的予以鼓励。加大首台套支持力度,对认定的高端医疗器械首台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给予奖励支持。三是加快中药产品开发。针对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开发中药新产品;针对现有临床疗效确切、市场前景好的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对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进行科学分析、质量控制和现代化改造,开发新品种。

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坚持全省中药材产业一盘棋,根据道地药材生长的生态环境因素布局以及区域现有产业链布局情况,进一步强化统筹规划,优化全省各地各区域功能定位,优化政策机制,协调区域间产业链之间的串联。二是医保政策进一步向中医药倾斜。进一步给予中医医疗服务合理的提价空间,完善发布适合DRG点数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目录,根据中医药服务价格偏低的现状给予适当的补贴,做到同病同效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