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聚焦2024年省两会】集体提案快报|关于做强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抢先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提案

2024-01-22 15:31:31  来源:参政议政处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截至2022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2.87GW,当年同比增长 132.27%,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约 95.53%,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我省得益于丰富的锂资源储备,深耕锂离子电池上游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已培育出天齐锂业、川能动力、盛新锂能等优秀的锂离子电池产业上游企业。在锂离子电池产业中下游领域逐步发力,布局了多个重点项目,成功吸引了宁德时代、璞泰来、杉杉新材料、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华鼎国联等储能电池中下游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和落户,逐渐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的新一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广东、福建等走在前列的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锂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足。锂资源矿产主要分布在甘孜州、阿坝州等偏远地区,开采成本高、难度大,规模化开采利用不足,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有待提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在电芯研发领域距离沿海发达城市还有一定距离,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基础薄弱,产学研能力不强,科研资源分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在高端材料开发、电极制备工艺、电池设计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知识产权积累不足。三是关键材料领域储备不足。我省现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较小,缺乏品牌和知名度优势,难以形成规模化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从其他省份引进的电解液企业以生产为主,本地的电解液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负极材料领域,目前主要以传统的石墨负极的制造为主,离稳定量产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废旧电池锂资源回收布局不够。我省在新兴的废旧电池锂资源回收领域,还没有大规模布局,川内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较少,仅长虹润天能源科技1家企业入选梯次利用白名单。

二、有关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发展。大力执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电化学储能电池。出台整合锂矿产资源的相应政策,加快锂资源的高效环保开发。充分利用锂资源优势,加大锂矿的清洁开发与高性能正极材料的研发方面的财政支持,并且在政策上加强对锂盐相关产业的开采及深加工方面的技术研发支持,突破四川省锂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瓶颈,提升锂资源的产品附加值。在锂离子回收方面,完善退役锂电池资源回收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在锂离子电池回收领域的布局,实现在这一新兴领域的领跑。

(二)加深人才培养合作,打造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人才团队。与国内电化学储能领域知名的科研院所、高校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大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团队的培育或者引进。充分整合利用省内科研资源,与省内具有电化学储能电池研发基础的高校,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等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扩大电化学储能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教学资源投入,以满足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需求。

(三)加大创新材料开发,实现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规模化发展。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增加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投入,在支持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方面的基础研发能力的基础上,鼓励产学研合作,重视产品开发、技术研发以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在布局电芯制造项目的同时,注重企业研发能力及研发中心的引进,提升我省在电池相关材料与电芯研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电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将四川省现有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打造成具有生产、研发优势的产业集群。

(四)加速创新平台建设,在技术变革中抢占先机。在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四川省的相关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与沿海发达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锂电池相关关键材料领域正处于由传统的石墨负极向硅碳和锂金属负极,由有机电解质向固态、半固态电解质转变的技术变革中。但是在新体系储能电池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技术瓶颈,技术发展路线不确定性大。应加强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把握电化学储能电池的技术变革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抢占未来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发展的技术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