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参政议政

【聚焦2024年省两会】集体提案快报|关于高质量建设若尔盖国家公园的提案

2024-01-22 15:32:34  来源:参政议政处

若尔盖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黄河上游地区,四川境内面积8336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60.28%。我省拟建区域中,核心保护区面积4198平方公里(占四川片区50.35%)、一般控制区面积4138平方公里(占四川片区49.65%)。国家公园所处的若尔盖湿地蓄水总量近100 亿立方米,每年为黄河补水43.92亿立方米,涵养了黄河上游30%的水量,并且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沼泽,占全国41.6%,是反映黄河上游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2022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建设跨川甘两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高质量建设若尔盖国家公园,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多头交叉造成管理机制松散。目前,省林草局虽与甘肃省建立了跨省协同推进机制,但省内跨省州县、跨部门协调调度机制尚未高效建立,各级专班仍处于松散状态,若尔盖国家公园拟建区还未建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区域内生态保护仍处于多头管理状态。以“山水项目”为例,涉林草项目就达56个,总投资17.8亿元,本来要求以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为统领,但当前项目实施与公园创建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支撑不明显,各个项目各自实施,缺乏全面统筹。

二是生态退化导致碳汇功能减弱。高寒区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敏感脆弱,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国家公园拟建区内鼠荒地、板结草地、黑土滩、沙化地、退化湿地在部分区域交错分布,相互影响。牧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增加牲畜,结果导致了严重的草地超载,公园区域内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1054053羊单位 ,但实际载畜量1667788羊单位,超载率15.76%。受挖沟排水与沼泽开采等人为因素影响,若尔盖湿地泥炭地在过去的30年中退化了30%。

三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凸显。若尔盖国家公园覆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缓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若尔盖国家公园候选区内总人口74863人,收入90%来源于传统畜牧业,人均年收入仅达到脱贫水平。国家公园内的各类开发活动受到严格管制,导致许多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从事传统畜牧业生产的居民发展支撑保障政策不明确,单纯依靠公益岗位,远不能满足生计需求,生态保护与该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有关建议

一是健全公园管理机制。参照《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谋划制定《若尔盖国家公园管理办法》,从管理体制、规划与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公众参与、区域协作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落地性规定。明确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边界,理顺事权划分。加强与甘肃省协同发展,建立跨区域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跨省跨区领导指导、综合执法、检查督促等协调工作。谋划构建统一的若尔盖国家公园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数据库,分省分级设置数据端口, 实现跨省跨区数据互通共享。

二是筑牢湿地生态屏障。提高现行生态补偿标准,加大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补助资金投入。若尔盖国家公园整体纳入草原、湿地生态补偿范围,实现区域湿地生态补偿的全覆盖。参照毗邻甘肃省玛曲县的标准,将禁牧补助标准从7.5元/亩提高到25元/亩,草畜平衡补助标准从2.5元/亩提高到 8元/亩,或者新设国家公园原住民生产资料退出专项补助。争取各级政策支持,在若尔盖国家公园拟建区合理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数量,使当地牧民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针对非法开垦湿地、偷猎盗猎等问题定期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研究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专门法庭,加强司法合作。

三是促进生态价值实现。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绿色发展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若尔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一方面根据保护与修复成本核算生态补偿基本标准,争取提高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比例,并将新增的部分资金纳入该基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开展碳交易、水权交易等,并加快谋划和推进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和特色小镇,培育打造高原湿地生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探索建立与国家公园功能目标定位相符合的特许经营模式,共享国家公园红利,提升原住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