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凌:农工党党员,乐山市市场监管局派驻马边县永红乡柱上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地处小凉山腹地、大风顶脚下的马边县永红乡柱上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村民习惯于种植土豆、玉米,产能低下,收入微薄。精准扶贫以来,通过帮扶柱上村建强村级战斗堡垒、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发展优势、聚焦民生精准扶持、营造文明和谐村风,彻底甩掉了柱上村的“穷帽子”,树立了绿色生态的新形象。
2018年,我主动申请来到了柱上村,正好赶上柱上村的脱贫之年。尽管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真正接手脱贫攻坚的时候,才切实感受到扶贫工作的不易。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难免有许多的不适,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有时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但时间紧迫并不允许有太多的顾虑,我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求有多大成绩,只想不负村民的期盼和组织的信任。看着柱上村一天天变好,听着村民们一声声感谢,我忽然明白或许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只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更重要的是坚定改变命运的信心和传递美好未来的希望。
践行亲情工作法,为贫困户捐赠爱心物资
我想帮他们富起来
冉那拉古是2018年因病新识别的贫困户,也是我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家里共5口人,有4个是尚在读书的孩子,自身患有重病无法承担重活,只能靠政府补贴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窘迫,脱贫难度较大。按脱贫目标任务,冉那拉古家将于2019年脱贫退出,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扶持他脱贫奔康,成了我来到柱上村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为了能因户施策,更加精准地帮扶他摆脱困境,我白天入户与他谈心谈话,鼓励他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晚上我查询扶贫政策,分步规划他的脱贫“道路”。得知他早年曾放过羊,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对柱上村深山里的情况也十分熟悉,非常愿意发展生态养殖产业,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购买山羊,没法开展养殖。我主动对接乡上为他申请了3万元小额信贷,帮助他新建羊圈,购买山羊17头,同时邀请我村的农技员入户指导他科学养殖,预防疾病。顺利帮助冉那拉古如期高质量脱贫。如今他家的山羊已经发展到了40余头,每年通过养殖就能收入2万多元。
走访贫困户,了解山羊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我一直坚信没有一个贫困户是甘于贫穷、不思进取的,他们只是一时面临困难却难以克服或者想要找到出路却缺乏方法。我们只是在他们困苦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迷茫时,为他们树立信心,在他们奋进时,为他们呐喊助威。我想帮他们富起来,不只物质上的富有,更是生活上的希望。
寒门学子终成柱上村之光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村上的学生有了光明的未来,村子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这句话是我们柱上村帮扶干部的一致共识。教育扶贫是我们帮扶工作中吼得最响、干得最多、做得最实的一项工作,我们不愿有一个柱上村的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更不想让“穷经济”又“穷教育”的“恶性循环”继续在柱上村恶化。
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使乙阿布是个略带腼腆的彝族少年,也是教育扶贫的受益者。他从小就立志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柱上村小学到永红乡中心校,再到大院子中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马边县高级中学,这一路坎坷求学的经历更坚定了他走出大山的信念。但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使乙阿布却犯了愁,“读书的路费、学费、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里本就贫穷,哪里拿得出这些钱呀。”得知他的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和他一起查政策、想办法,先后联系了县教育局、扶贫开发局、银行、学校等,为他争取了教育扶贫政策、助学贷款、学校助学金以及社会帮扶。社会各界的温暖给予了他读书的希望,也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今年寒假,我邀请了他回到柱上村,为孩子们讲述他的切身经历,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去追寻更遥远的希望。
尽心竭力守护柱上村的绿水青山
柱上村山多地少,地广人稀,土壤贫瘠。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加工制造业等传统模式难度大、收益低、见效慢,不适合柱上村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这里的特殊地理条件,留下了柱上村的绿水青山。
“那座山上的柳杉林都是我原来种的,当时搞了有5000多亩退耕还林。”还记得第一次来柱上村时,老第一书记指着车窗外的小树,自豪地对我说道。如今虽然帮扶干部已经换了好几届,但如何守护好、运用好、发展好柱上村的“绿色经济”,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和推动的工作,也是谋划柱上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柱上村有3万多亩天然集体竹林,每年三月和八月,村民们都会进山采笋,增加收入。今年我们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再种植了500余亩罗汉竹。并计划整合闲置荒地,发展2000亩的罗汉竹产业园,进一步壮大柱上村的笋山规模,以“绿”生“金”,方便村民们在家门口采笋增收。
查看罗汉竹生长情况
绿水青山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生态养殖。前两年我们采用“送鸡苗(猪仔)、发补贴、奖优秀”的帮扶模式,先后开展了生态鸡、生态猪养殖产业,成效显著。今年,我再次联系了帮扶单位,为每户贫困户发放了30只鸡苗,进一步巩固柱上村生态鸡养殖项目优势。并且在全村评选表彰了10户养殖示范户,以期通过他们带头,带动村民们养羊、养牛,发展多元化养殖。如今的柱上村已是山水间牛羊成群,林地里鸡豚结队,有7成以上的村民通过生态养殖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
曾经的穷山恶水仿佛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挡住”了村民摆脱命运的渴望。如今的绿水青山又像是一道冲破黑暗的光,“照亮”了村民致富奔康的道路。尽心竭力守护柱上村的绿水青山,就是守住柱上村的未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