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授予380名同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其中,农工党崇州市支部党员、崇州枇杷茶非遗传承人黄丽光荣上榜。
据悉,“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是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青年人才的全国性奖项。该评选活动经中共中央批准,每两年开展一届,旨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在全社会营造到乡村一线去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鼓励引导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
走近“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黄丽
黄丽的童年,是伴着枇杷茶香在文井江大山中长大的,她从小就跟着村里的叔叔阿姨爬山、爬树、采茶。家里祖祖辈辈都特别爱茶,陪着外公、妈妈炒茶、制茶,是她小时候最爱做的事。而这份被枇杷茶冲泡出的快乐,却在她长大之后渐渐消失。
大学毕业后,黄丽为了生活选择在成都打拼,但大城市的日子却没有一刻能让她找到归属感,反而被“生存”二字磨去了安全感和幸福感。每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所,黄丽就愈发开始想念在大山里生活的日子,想念漫山遍野的茶香。当对家乡的思念日渐浓厚,黄丽就放下犹豫,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
然而,再次踏足家乡的黄丽看到了她从未曾想到的一幕,曾经的一片片茶山已荒芜,一株株古茶树不见踪迹,有的古茶树甚至被砍掉当柴烧,乡亲们大多也外出打工。她想不明白,大山明明那么美,茶汤明明那么香甜,祖辈们留下的古茶树明明曾经那么茂盛,现在都被一一遗忘。那一刻,她心里升起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一定要寻回那些被人们遗忘的古茶树,要恢复和保护这片古树茶山。
1棵、2棵……100棵…为了找到古茶树,黄丽寻茶的脚步丈量了家乡每一座大山。每次找到成片的古树茶林时,那种感动、兴奋、幸福,让她觉得流再多的泪水和汗水都是值得的。10年时间,黄丽和乡亲们保护和标注的古茶树达到两千余棵。
在黄丽的努力下,文井江再一次飘满了茶香。现在,文井江的茶山已成为四川省古茶树数量最多、海拔最高的森林古树茶自然保护源产地。崇州枇杷茶(古茶树)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崇州枇杷茶品种和技艺成为成都市非遗文化产品,也是崇州唯一取得了双地标双非遗的特色产品,黄丽也被评为崇州市枇杷茶(古树茶)技艺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在黄丽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崇州以链式思维推动枇杷茶转型升级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繁育枇杷茶原生种苗1500余万苗,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2000余亩,并开发出了茶米、茶酒、茶蜜、饮茶专用水等枇杷茶衍生产品,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