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泸州高中城西校区内春意盎然,一场以“有爱有梦 共赴美好”为主题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在崇毅楼公开课教室举行。农工党西南医科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西南医科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游向宇受邀为该校四十余位班主任教师开展面对面交流,通过科学理论与实用技巧,助力教师提升心理干预能力,实现自我关怀与职业成长的双向赋能。
解码青春期:科学识别学生心理动态
活动伊始,游向宇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核心特点切入,结合典型案例与前沿研究成果,系统剖析了青春期学生的情绪波动、社交需求及认知变化规律。他分享“教师需从‘行为表象’深入‘心理根源’,通过日常观察与科学工具,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的‘预警雷达’。”
精准干预:构建师生心灵桥梁
在“干预策略”环节,游向宇强调“非暴力沟通”与“积极心理”的重要性。他以实际教育场景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非暴力语言化解师生冲突、如何通过“成长型思维”激励学生突破心理困境。一名参与活动的班主任感慨道:“原来一句‘我理解你的压力’比‘你必须改正’更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此外,游向宇还介绍了适用于校园场景的心理健康管理策略,助力教师实现动态跟踪与个性化辅导。
自我关怀:点亮教育者的心灯
讲座尾声,游向宇将视角转向教师群体自身,提出“学生的压力和内卷都是社会的投射”这一观点引发了老师们共鸣。而后通过国家经济发展等宏观角度解读了当下“内卷”等社会现象,提出教师呵护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结束后,多位教师表示将把所学方法融入日常班级管理,并期待学校持续开展此类赋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