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风采

牢记使命意识 坚守脱贫一线 ——记遂宁农工党员黄海波的脱贫攻坚事迹

2017-05-11 11:19:13  来源:遂宁市委会

6EFF315E11A873FE799346AF94B46AD2-1.JPG

近日,安居区委、区政府通报表扬了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农工党遂宁市委委员、市直属支部副主委、安居区石洞镇镇长黄海波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石洞镇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此外,在安居区委关于2016年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的考核中,黄海波被评为“优秀”等次,石洞镇被评为实绩好班子。

2016年5月,黄海波就任安居区石洞镇镇长,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艰巨而复杂的脱贫攻坚任务。石洞镇位于安居区西南部,距安居城区22公里,幅员面积56.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共255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35453人。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时有草鞋垭和梓潼庙2个贫困村,全镇贫困人口2577人,占总人口的7.3%,占全区贫困人口5.78万的4.5%。截至2016年11月末,全镇还有贫困人口2152人,贫困村2个。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脱贫攻坚现状,黄海波沉下心来,扎根在基层一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责任、最紧要的民生、最迫切的任务,精准深入推进各项工作。 他带领干部走村入户,与贫困户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商讨,找准致贫原因,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村民生活情况,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差异化和长短结合的帮扶措施,对症下药。一是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合作模式,大力推动水产养殖,青菜、藤椒、香桂种植等产业发展,使312名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发展脱贫。二是对居住生存环境较差、地质灾害易发、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同时加大C、D级危房改造工程,使354名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住房保障。三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口,增发残疾贫困人口生活费补助,使97名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实现脱贫。四是对因患慢性病、重病等致贫的贫困人口,采取体检预防、医疗费报销、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社会帮扶等措施,落实救助政策,使236名贫困人口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实现医疗保障。五是对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助学资助,使69名贫困人口通过教育救助实现教育保障,实现义务阶段适龄贫困学生入学率100%。

脱贫攻坚一刻不能放松,为了做好扶贫工作,黄海波常常熬夜至凌晨两三点,“我母亲生病1个多月了,都没有时间去看下她,有时真的感觉愧对老人。但是能够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能够让他们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我们就是再苦一点也值得的。”2016年底,石洞镇两个贫困村——草鞋垭村和梓潼庙村终于如期“摘帽”,实现了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工程,光靠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动广大村民自主参与进去。2016年12月,石洞镇在全市率先评选“脱贫标兵”,对全镇的贫困户进行了评比,对涌现出来的脱贫成效明显的贫困户授予了“脱贫标兵”的称号。黄海波说,“脱贫标兵”的评比将“爱国守法、苦干实干、脱贫成效好、敬老爱幼、家庭关系好、乐于助人、邻里评价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作为主要标准,在农村精准贫困户中评选出勤奋努力、不等不靠、乐观向上的“脱贫标兵”,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并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通过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在全镇贫困户中营造人人脱贫致富的氛围。为了营造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氛围实现2017年全镇整体脱贫的目标,石洞镇又响亮地喊出“扶人扶智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的口号,鼓励贫困户向贫困宣战。在黄海波的带领下,石洞镇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走出了亮点、走出了特色、走出了成效。

作为农工党员,黄海波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反映多条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今年2月,他撰写的《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注重扶志的建议》被评为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

一份责任,一种担当,黄海波将农工党员的使命意识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岗位上甘于奉献、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展现出了农工党员的风采。

7392059AE219F8B30A949D33BACE312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