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舍都市的繁华,他对这片热土一往情深;没有豪言壮语,他对黎民百姓敬如亲人。顶烈日,冒酷暑,走泥泞,披风霜,他义无反顾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真诚温暖群众,用真情化解矛盾;发动群众苦口婆心,发展产业风雨无阻,他和贫困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了使命,为了责任,为了承诺,更为了农工党员这个光荣身份。他是周烈平,一名普通的农工党员。
——农工党巴中市委
2017年,那年夏季十分炎热。很荣幸我被农工党四川省委派到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第一次来到村上。杂草丛生的小路、破旧开裂的土墙、昏暗斑驳的光线、衣衫褴褛的穿着、深深下陷的眼窝、饱经风霜的面容,这是我初次来到朱垭村,在走访中所见到的一幕,也是直击内心,让人忍不住心酸的一幕。
在走访中,大多数贫困户都是淳朴善良,勤劳肯干的。但有一位贫困户,是标准的“刺头”,难缠户,不讲理,经常骂大街,时不时还去到村上、乡上甚至区里闹腾!同行的驻村工作队不断地讲述着这几年他家的情况。他叫王建,患有眼疾,视力很差;妻子智力有点问题,只会点农活;母亲年迈,体弱多病;有两个女儿,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本来村上是给他修好了新居,可是他舍不得老屋和附近的庄稼,一家人还住在破旧的瓦房里,后来又说没人管他的住房……
那是条泥泞曲折的小路,左转右拐,一路忐忑不安终于到了他家。映入眼帘是几间低矮破旧的小瓦房。有几个工人在他家,做一些房屋的修补改造。我弓着腰进到屋内,看到非常简朴的摆设,一个大木床,一个小小的四方桌,几个小板凳,还有老式的土灶燥台,一眼就让想起了小时候我家的模样。
“这是农工党四川省委派驻的干部,是来走访看望你们的”。老王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儿,只是挪个方向,一头蓬乱的头发,满脸沧桑,表情强硬,用他那浑浊的眼睛不屑的瞅了我一眼,用低低的声音说:“怎么扶贫啊?一年给我多少钱?能帮我盖房子,帮搞个啥产业?估计都是假的吧!”真的是一开口满嘴是带刺的话语啊!
幸好在路上同行的同事们早已给打上了预防针。对他家的情况也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他的这种心态行为的缘由。
我坐下来和他拉起了家常,并没有立刻给他灌输一些政策和理论,我就问问家里老人的病情和一家子身体状况。“据我了解,你们家致贫是因病、因残,我们农工党就是以医疗卫生界为主的政党!我们省委会、市委会都有很多专家名医,有很多的医疗资源,都可以给你们一家人在医疗上以帮助。现在的健康扶贫也就是专门对您们这样常年有病的贫困家庭的,未来咱们看病不要钱啦,还有专家组专门为你负责身体健康了,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你说对吗?”
显然我的话引起了他的兴趣点,他竟然坐下来,和我一起聊了起来,他那紧锁的眉头也慢慢的舒展了,也和我讲了真心话。因为压力太大,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睛也不好使,慢慢的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脾气越来越不好,只要稍不合心就去村里闹,不给解决就找乡上。村里,乡里,区里经常跑,所以他这个难缠的人也就在村里出了名。
听了他的故事,突然感到自己的责任大了,身上的担子重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我们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我和驻村工作队,还有他的帮扶人一起帮他想办法,结合他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在残联举办的盲人按摩就业培训班报了名,找到村里为他办理了养殖贷款,和农技员制定种植和养殖方案。为他们买了几十只小鸡,让他们可以养养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双手来创造财富,不仅到年底以卖钱,还有养殖补贴款。
“你看我家离公路还有几百米的小土路,一下雨就满路的泥泞,出行很不方便啊。”
这事我们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后来我们工作队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终于争取到市残联2万元的资金,把这条小路硬化了。
当前几天再去他家的时候,刚进门他就拉着我的手说,“我想死你们了,没想到还能真的把路硬化到了家门口。”黝黑沧桑的脸上绽开了满足的笑容。这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显然他们把我们工作队当成家人啦!
还记得去年年底,老王家养的几十只鸡也可以卖了,因为雪天路滑,老王的眼睛又不好使,没有办法上街卖,这可愁坏了老王一家!这时正好农工党四川省委机关干部来到了朱垭村开展“以购代捐”活动,一下子把几十只鸡全买了,当我们把卖鸡款放到他手中的时候,明显看到了他眼里晶莹的泪花……
现在的老王,村里的干部说他变了,说话不再带刺了;左右邻居说他变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叫骂声了;家里人也说他变了,天天乐呵呵,见不到曾经沮丧的脸了。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现在的的扶贫政策好,俺得到了实惠,俺不能忘本。当然更忘不了农工党四川省委和你们这些帮扶干部啊!”
现在的扶贫政策在村上他最熟悉了,还当起了村里的扶贫政策宣传员呢!
我们都笑了,笑声通过这间焕然一新的小房子飘向天空,回荡在整朱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