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风采

20余年帮扶沿江卫生院工作回忆

2019-09-04 15:43:12  来源:成都市委会

20多年来,成都市政协和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带领大批医学专家,帮助都江堰沿江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政协委员和农工党人用心用情用力真帮真扶真干,爱洒沿江,拉近了沿江卫生院与都江堰医疗条件的距离。

作为当年帮扶沿江卫生院参与者,见证目睹了沿江卫生院的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千…… 

技术帮扶:带队伍攻难关

那时,我负责外科方面的帮扶培训。具体任务是深入病房查房、病案分析、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在有限条件情况下帮助卫生院开展一些基本外科手术;在理论上提高对急腹症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诊治能力;和沿江卫生院医务人员建立密切联系,为转诊或会诊提供帮助。

作为一名医疗帮扶干部,有责任竭尽所能治愈每一个病人,因为那不仅解决了一个人的病痛,还帮助一个家庭摆脱困境,为他们的小康之路打下健康基础。
   
我带领沿江卫生院成功开展了沿江第一例前列腺手术,闯过了一道道“原来想闯而不敢闯”的技术难关,为73岁的病人韩大爷解决了多年前列腺痛苦。此外,我和多名外科专家并肩作战,带领沿江卫生院逐步开展了胆囊炎、阑尾炎等常见外科手术,实现了沿江卫生手术从0到30例的飞跃。

我也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进沿江医疗发展,当地病患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必须培养一支水平医疗技术过硬的团队。
  于是,我和其他帮扶专家不仅在门诊、查房过程中,反复向年轻的医生讲解诊断要点和规范,还定期举办科内讲座,让医护人员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专科知识和规范化治疗方法。在手术中,手把手地示范手术要领,讲解手术细节,面面俱到,毫无保留。

精准帮扶:到最需要的基层去,遍访乡镇卫生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摆到重要地位和工作日程。在沿江卫生院帮扶一个月后,我发现村镇的医务人员由于缺乏继续教育的机会,存在不少诊断不规范之处和认识误区,导致很多农民群众的疾病未能得到恰当治疗,如很多医生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补补钙等等。
   
我觉得村镇医务人员和农村的群众更需要医生,决定把部分工作重心下移到最基层去,到村镇去。于是,我和部分帮扶专家轮流到村镇给卫生员及村民开展培训,讲解诊疗规范,普及卫生常识。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们的足迹遍及沿江14个乡村,培训村卫生员和村民500余人次。每到一个乡镇卫生院授课,讲台下都坐满了早早前来参加的听众。村镇医务人员哪方面知识薄弱,我们就给他们补哪方面的课程。一些村民闻讯到沿江卫生院来看病,我们从不推辞,耐心解释、详细回答。
  为了向村镇医务人员介绍他们最需要的诊断知识,我们理论联系实践、密切结合临床,第一时间将工作中遇到的新病例补充到课件中,这让村镇医务人员收获很大。一名卫生员在听完讲课后,激动地说:“一直以来,我们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非负重位的拍片存在认识误区,导致不能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使得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通过成都老师授课,我们才有了正确的认识!”

文化帮扶:转观念,转作风,提升沿江卫生院精气神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沿江卫生院的发展要靠当地医疗团队不断提高技术,最根本的是让大家认识到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职业。

政协委员和农工党人把在学习和阅读医学文献的习惯带到了沿江。
  在工作上,我不落下一场会议和一次病情讨论会,并坚持门诊、查房。提前上班是家常便饭,即便到了下班的时间点,我也会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嘘寒问暖。
  帮扶工作结束返回成都后,我仍惦记着沿江卫生院的病人,经常电话询问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血糖及用药情况。通过电话参与沿江卫生院一些病例讨论,解答疑难,指导治疗。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深入基层的扶贫干部深深地体会到,帮助卫生院发展,既要帮助开展新技术、宣讲诊疗方法和规范,但更关键要让职工转观念、转作风,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形成推动医院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医院行稳致远。
  我们积极参加医院院务讨论,主动调研医院情况。对年轻卫生员谆谆教导,引导他们提高学习和科研意识,经常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多了解最新医学资讯。我们向院领导班子建议加强科研工作,为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开展医疗技术创新搭建平台。沿江卫生院派出4批医护人员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感受“博爱、崇德、求精、奋进”的现代医院文化。
  政协委员和农工党人不仅给沿江卫生院带来了新技术,培养了一支“留得住、带不走”医疗团队,从技术帮扶到文化帮扶。在农工党人的努力下,帮扶沿江卫生院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尾声

 我只是政协委员和农工党人二十年无私奉献史的一个缩影,无数政协委员和农工党人的努力,受益的不仅是当地患病群众,医院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得到改善。当初断定卫生院没有救的一位老医师已退休,见证了医院的变化,他说:“最近几年,是卫生院变化最大的时期,福利待遇提高了,大家做事情更有积极性。”

现在其他村的村民也来我们卫生院治疗,除非重大疾病,不然很少去外地就医。”

“农工党真是好,没少为我们沿江人做实事,他们就跟自个儿家人一样亲。”这是淳朴的沿江人的心里话。

回顾在沿江卫生院帮扶工作中充满激情的日子,让我倍感欣慰,沿江卫生院今天的发展践行了政协委员和农工党人的艰辛努力。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辜负沿江群众的期望,没有辜负农工党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