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风采

农工党党员杨欣:守与护,为长江奔波的35年

2021-05-28 13:32:55  来源:宣传处

QQ截图20210527130139_副本.jpg



杨欣,农工党党员、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1984年开始长江摄影和探险考察,1994年—2005年,创建“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在可可西里建成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致力于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2005年—2010年,在长江源持续开展“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等调查,呼吁关注长江源生态环境的严峻状况。2011年—2020年,在长江源建立中国第二个民间自然保护站——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通过“垃圾换食品”、“守护斑头雁”等系列项目实施推动了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程。杨欣曾获得“地球奖”、“母亲河奖”、“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并带领他的绿色江河团队几乎获得了中国所有的生态环保类奖项。杨欣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7本图册的拍摄、撰写和编辑出版,其中《中国长江》1000张图片,30万文字,为长江最完整和最权威的图册。


从长江头漂到长江尾


杨欣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玩水、玩沙、捉鱼、摸虾,可以说是在长江边上玩大的。但是,面对门口这个浩瀚的大江,杨欣和他的伙伴都有个困惑:这条河来自于哪里?


图片1_副本.jpg


1986年,杨欣参加了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那个时候杨欣的工作是会计,他们请杨欣来参加这个队是想让他来管钱。但他心里也有个小算盘,他想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拍到好照片,兴许还能获奖,也兴许一夜成名。

上了船以后才发现,漂流长江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和危险得多。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大浪淘沙,最终把他给推到了主力漂流队员的位置上来。而且上去以后再也下不来了,一直把他漂到了长江尾。那一年,他们的那次漂流总共用了175天。由中国人完成了长江首次漂流。

但他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的搭档总共牺牲了11个人。他们成为壮士衬托他们成为英雄。那个时候杨欣才23岁。

此后杨欣又四次进入长江源头地区进行考察和拍摄,也发现了长江源头的生态问题:冰川在退缩、草场在退化、野生动物数量在急剧减少。杨欣隐约感觉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这个地方做点事情。


可可西里的第一个保护站


长江有三条源流——正源叫沱沱河,南源为当曲,北源是楚玛尔河。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无人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偷猎者进入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藏羚羊的皮能制成很好的披肩,售价很高,这给它们招来了杀身之祸。每年有2万多只藏羚羊被猎杀。

这时在可可西里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名字叫杰桑·索南达杰。他的身份是当地治多县的县委副书记。为了保护藏羚羊,在最后一次反偷猎的过程中,独自一人与18个偷猎者进行枪战,中弹牺牲致死时还保持着握枪推子弹准备射击的姿势。当时可可西里零下40度的低温将他冻成冰雪雕塑,他的身边是偷猎者丢弃的近2000张藏羚羊皮。


微信图片_20210527123019_副本_副本.jpg


这个事情改变了杨欣后来的人生轨迹,他觉得自己有义务要做件事,比如保护可可西里,把偷猎者赶出去。索南达杰生前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在可可西里建一个保护站,守住偷猎者进入的路口,把他们挡在外面。但他至死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杨欣要在那边做防护,必须要有个营地,也就是保护站。建这个保护站也非常艰难。首先需要资金。他开始四处筹款,筹款过程中总是碰壁,无法被人理解。后来在深圳有一个出版人对他说,“这样吧,你有那么多经历,干脆写本书,我们帮助你出版去卖。你用卖书的钱去建个保护站,哪怕是建个小木屋。至少要证明你在做些什么。”

杨欣花了三个月时间写出一本叫《长江魂》的书,然后四处去卖,走出了筹款建站的第一步。筹到部分钱以后他开始建站了。建站很需要身体比较好的技术工人,而他身边的人都是些文化人。实在没有办法,他找到一个做工程师的亲戚,问他能不能发动周围的人作为志愿者来帮助他建保护站。而作为志愿者,他得需要自己出路费,自己背着帐篷、背着睡袋、背着锅碗瓢勺跟他去建房子。亲戚很感慨地说:“原来不拿钱白干活就是志愿者。”


微信图片_20210527123028_副本.jpg


杨欣带着这批志愿者到达可可西里,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开始保护站的建设。一边筹款一边建设,通过四年的建设,完成了中国民间第一座,也是可可西里第一座自然保护站,杨欣将它命名为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可可西里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保护站建成以后成为反偷猎最前沿的基地,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把偷猎者赶出了可可西里。当时可可西里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建筑材料、第一批资金以及第一批志愿者全部来自于深圳。所以说深圳是可可西里保护的一个摇篮。


“一起去青藏高原捡垃圾”


以保护站为基地,杨欣和他的伙伴们除了保护野生动物以外,还开展了长江源头冰川的调查,包括垃圾的调查以及人类学的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垃圾污染问题。垃圾将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污染源。


微信图片_20210527123034_副本.jpg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片是青藏铁路,所经过的长江源有这么多的垃圾。


微信图片_20210527123040_副本.jpg


为了解决这个垃圾问题,杨欣决定再建一个保护站,即后来在2011年建成的中国民间第二座自然保护站,叫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

这个保护站建成后,他们招募志愿者并进行培训,一同走进牧区和草原去告诉牧民,垃圾不能随便乱扔,扔到草原上草长不好牛羊吃了会生病,扔到水里会污染水源,甚至烧了后可能产生二恶英的气体,得病以后大医院都看不好。

牧民问,那怎么办呢。我们说,“干脆这样,我们教你垃圾分类,你把垃圾带到我们保护站来进行交换。带来十个矿泉水瓶子给你一瓶矿泉水,带着十节废电池给你四节新的。甚至我们可以折换成钱,让你在小卖部去换生活用品。”

通过垃圾换物品换食品的方式把垃圾置换出来了,那么垃圾要怎么运走呢。在他们的调查中发现,整个青藏高原的货运全部是单向运输,大量的物资进去以后空车返回。这就为他们的垃圾运输找到了空间。

杨欣还发现另外一个资源,那就是自驾车的游客。自驾车的游客到保护站参观以后都深受感动。杨欣问他们,为了保护长江源的生态环境,是否愿意带走一袋垃圾呵护长江水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游客都表示愿意。杨欣还遇到过一个小孩,他在他的车里面塞了七袋垃圾。


图片3_副本.jpg


杨欣给带走垃圾的游客一个奖励,给游客一个车贴。带走一袋垃圾呵护长江水源,征得游客同意后杨欣会拍下他们和他们的车,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一种鼓励。

通过这种方式把这些垃圾带到了城市里面,实现了他们最初设计的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这种线性的垃圾处理方式减少了长江源头垃圾的污染。

这个方式实施了四年,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让他们也想这么做。于是,杨欣团队帮忙设计了更长的线——1118公里的青藏公路规划了18个绿色驿站


图片4_副本.jpg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每个驿站背后漂亮的风景,冰川、雪山、草原。驿站里面可以免费停车、免费拍照,更吸引人的是干净卫生的厕所。游客下来以后需要做一件事,把垃圾带走或放下,不要从车窗里扔出去。为了鼓励大家,杨欣做了一个绘本,名字叫《跟着动物去拉萨》。这个旅游手册里面有很多动物。我又另外画了一张图,把18个绿色驿站都画出来了。我们鼓励大家去盖章,每一个驿站都会有非常漂亮的纪念戳。

每盖一个章收两件垃圾,如果你再给朋友带一本,多盖一个章,需要四件垃圾,游客带的垃圾就不够了。杨欣团队帮他们出了个点子,可以自行捡垃圾。

因为大家在青藏高原上走过后秀出来的都是冰川、雪山、野生动物那些照片。

现在可以换一种照片。“我在昆仑山捡过垃圾”、“我在长江源捡过垃圾”、“我在可可西里捡过垃圾。”

最终是18个绿色驿站,如果你将章盖完了,再给你盖个纪念戳,走完千里青藏线你就是个高原绿使者。这也是国际上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叫参与式旅游。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实现了青藏高原现行垃圾收运的一种模式。杨欣希望这种模式不断扩展从干线公路到支线公路,最后走进乡村和牧区。

目前,杨欣在政府支持之下已经建了六个自然保护站,现在这六个绿色驿站每年有几万名游客和大车司机来参与,带走了十几万件垃圾。


为长江而建的邮局


在高原上的垃圾我们采用这种方法解决,而现在还面临着塑料垃圾的难题。

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有800万吨,其中长江是一个重要的一个污染源,是世界十大海洋污染源之一。它们通过河流进去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长江流域的垃圾。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文化带、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的经济发展等等把很多城市串在了一起。过去杨欣把长江文化理解为是客运和客运码头,朝辞白帝彩云间那种感觉。

但现在进入了高速时代,不像过去从重庆到上海,要用七天时间坐船,沿途看着长江对它比较亲近。如今大家很少亲近长江了。长江沿岸的城市都成为了一个孤岛。


图片7_副本.jpg


怎么样能把长江连在一起,来唤醒大家对长江的激情呢?杨欣想到了建邮局,一个长江主题的邮局。为此,杨欣在长江规划了11个主题邮局。第一个在青海——长江一号,第二个在西藏——长江二号,一直到重庆的长江五号、武汉的长江七号、上海的长江十一号。这样就用邮局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了。

而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还可以用互联网把它穿起来。每个邮局都有很多摄像头,能用视频把它们共享。而且还有气温、pm2.5、水文等等。这样连在一起,让大家能感受到整个长江的律动。每一个邮局不是单纯提供邮政服务的,而是个综合体。包括咖啡屋、文创产品,大的邮局甚至可以做很多讲座,包括对小孩开展长江自然小讲师的培训、塑料回收的培训、湿地的培训等,围绕长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还可以做长江音乐会、做世界大河论坛,共同来探索江河的生态环境保护。


图片6_副本.jpg


当然,还可以自驾长江。包括自驾西藏、自驾阿里这些区域。举个例子,在上海的一个小朋友知道自驾长江后,对家长说他也想自驾长江。家长说,你好好表现吧,这学期结束了,成绩比较好又做了家务的话,这个周末带你自驾长江。

他们第一个站就开到了长江十一号的上海。小朋友通过志愿者的讲解、通过一些图片和资料了解了长江,并且拿了个长江地图盖了一个长江十一号的章。父母带着他开车溯源而上,去了太湖、大运河、金山寺、瘦西湖等等。这些都是长江沿岸的景观。到了南京时盖完章就回家了。告诉他,继续好好表现下学期可以再到长江九号。这个小孩子通过六年终于到达了长江一号。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不断地去关注长江、学习长江、认识长江,这在他的心中植入一颗绿色的种子。

他们是未来长江保护的希望,所以杨欣把这个项目叫点绿长江。邮局是绿色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颜色也是绿色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绿色的种子,杨欣把这些焕发出来不断影响他人,不断形成绿色的点。点多了成为线,线多了成为面。最后绿满长江绿满中国。

现在长江很长,世界很大,问题很多。杨欣开始思考怎么继续解决这些问题呢。

杨欣记得他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关于一个医科大学的教授在给他的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讲的故事。“暴风雨过后,海滩上留下了很多小鱼。鱼太多了,谁也没有办法。这时看有个小男孩在捡那些小鱼,大人都很不解,问他,能捡得过来吗?谁又在乎呢?小孩愣了一会儿,继续捡小鱼。往海里面扔,再往海里面扔。一边说这条鱼在乎,这条鱼在乎,这条鱼也在乎。”教授回头对他的学生说,“你们是学医的,将来你们是要拯救病人。但你们不可能拯救世界上所有的人,你们总能拯救一些人。”

杨欣认为,只要我们在坚守的过程中不断开拓进取,总能解决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坚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