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绵阳市涪城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涪城区疾控中心启动应急响应,在这个酷暑难耐的夏天,在涪城区疾控中心这个新冠病毒疫情的前沿战场,涌现出一批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抗疫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或许鲜为人知,但他们用敬业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和艰苦的战斗骄傲地告诉人们——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农工党党员、绵阳市涪城区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的公共卫生医师周晓凤就是其中的一员。
做好疫情的“侦查员” 周晓凤,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疫情出现后,她积极响应组织安排,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周晓凤主要负责追踪病例同航班密切接触和次密切接触者的工作。为了尽早将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周晓凤和她所在的应急小组的战友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奔赴各街道社区,深入田间乡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面对病例复杂的行动轨迹,他们集思广益,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如大海捞针一般追踪每一位和新冠肺炎病例同航班的同乘人员,想尽办法排查密切接触者,做到无一漏网。作为第七应急小组小组长,周晓凤不仅要搜集航班信息、与信息组协调对接信息,她还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流调,核实密接与次密接的信息,撰写报告等。经过一天两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对航班密接和次密接的追踪,并第一时间针对现住址为涪城区内的密接和次密,向区卫健局发出对其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报告、对区外发出协查函,奠定了涪城区科学防控疫情的良好基础。
到隔离场所开展消毒指导、消毒效果监测和健康教育
当好病毒的“消防员” 7月25日,外面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周晓凤在厚重的防护服包裹下开始了与病毒直接面对面。她每天深入各疫情点和隔离点,开展对隔离人员和环境的核酸采样。为了切断病毒传播,周晓凤还要反复对各疫情点和隔离点开展消毒指导、消毒效果监测。为了提高公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预防知识,她每天通过示范和知识宣讲开展对隔离人员和社区群众的健康教育,为我区疫情防控工作筑起一道安全屏障。8月2日,随着全国各地中高风险地区数量的迅速增加,周晓凤又加入到开展对红码人员的排查、流调和管控工作中。防护服里面,被汗水打湿的衣服浸泡着皮肤;额头、颧骨和脸颊上因长时间佩戴口罩留下了深深的勒痕;闷热、疼痛和饥渴让她窒息,但是周晓凤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地完成所有的工作。她说:“这就是每一个疾控人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她应该做的!”
对学生进行核酸采样
甘当疫情的“保卫员”周晓凤的爱人也是一名疾控人员,作为涪城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的负责人,担负起全区新冠疫苗的发放和接种。为了保障各接种点按时按计划接种,加班是每天工作的一部分。疫情开始后,和2020年参加抗疫一样,周晓凤和丈夫将5岁的女儿交给老家父母照顾,夫妻双双奔赴抗疫前线,昼夜奋战,直到一周后才有了些许时间同孩子通了电话。每次提到孩子,她的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10天过去了,虽然挂念孩子和父母,但是周晓凤和她丈夫依然坚定的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同绵阳市乃至全国所有为抗击疫情而不懈奋斗的人们共同努力着,迎接疫情过后的曙光。
开展疫点、隔离点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