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风采

全球首创 这一肝移植术式以“华西”命名

2022-03-30 10:51:19  来源:省直属中药所总支

1_副本.jpg

近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终身教授严律南指导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杨家印/蒋利教授团队于近期完成了全球首创的离体供肝减右后叶切除(eRPS)术,这一术式被命名为“HuaXi(华西)-eRPS”。这一新术式是以华西名字(HuaXi)命名的首个肝移植相关手术方式,也是首个以医院或者个人命名的肝移植相关术式。

2_副本.jpg

这个全球首创的以华西标签“HuaXi(华西)-eRPS” 新术式的团队带头人之一蒋利,是农工党四川省直属中药所总支党员、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专家。2020年7月,经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推荐,蒋利被评为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的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难点 肝移植常伴风险

3_副本.jpg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笼统的说就是各种终末期的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肝脏肿瘤的患者、先天性代谢的患者以及有一些肝功能衰竭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肝移植来进行治疗。

“在肝移植手术中,可能会出现供体的肝脏体积大于受者腹腔体积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就称为大肝综合征。如果大肝综合征的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术后无法关腹、肋骨压迫肝脏,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蒋利告诉记者,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的并发症、血栓、肝功能衰竭、大出血、排异等,其中大肝综合征是一种致死性并发症。

为了避免大肝综合征的情况出现,很多医生都会选择对体积过大的供肝进行裁剪,但如何判断裁剪位置,往往成为手术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对此,蒋利解释道,“因为正常在人体中的肝脏是红色的,但是离体后的肝脏中没有血液灌注,颜色偏黄,很难通过平面判断出哪些是右后叶的部分。”所以,通常医生在选择切除右半肝脏时,往往仅凭过往经验。“也有部分肝脏移植选择切除左边。”蒋利透露,但因为右后叶靠近肋骨,有时左边切除也未能解决肋骨压迫肝脏的问题。

萌生  没有标准就创造

4_副本.jpg

2019年,蒋利接诊了一位肝癌复发的患者,“当时他已经进行过肝脏肿瘤切除了,所以这次复发,我们考虑的治疗方案是肝脏移植手术。”

但由于该患者匹配到的肝脏体积过大,术后有出现大肝综合征的风险,因此蒋利决定为他进行肝脏右后叶的裁剪。“因为在整个肝脏移植界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来判断受体是否会出现大肝综合征,对裁剪多少、裁剪的位置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医生都是凭以往的手术经验进行操作。”蒋利表示,自己从那时便萌生出想要研究一套判断和裁剪标准的想法。

蒋利告诉记者,他同科室的同事们一起,在这例手术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大肝综合征的预测公式,并在不断摸索中完成手术。“目前手术已经顺利完成3年,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021年1月,团队在完成全球首例离体减右后叶切除(eRPS)术后,将其研究成果发表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杨家印、蒋利教授团队又在5例肝移植手术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并对离体供肝减右后叶切除术流程进一步创新。2022年,他们将研究成果发表于欧洲器官移植协会官方杂志《Transplant International》,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

成功 全球首创“金标准”

5_副本.jpg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首例离体减右后叶切除术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杨家印、蒋利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GW/RAP(移植物重量与受体右侧前后径比值)联合GRWR(移植物与受体体重比)作为LFSS(大肝综合征)的预测公式。

“这就是一个很简便快速的方法,能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快速地判断患者的情况,患者只需要做一个CT,几秒的时间就可以根据公式判断患者会不会出现大肝综合征,需不需要裁剪供体肝。”蒋利说道,他们还首次提出离体右后叶的体表投影方法,即根据三个解剖标识:右肝静脉根部,肝后下腔静脉右侧缘和Rouviere沟水平延长线,来确定离体供肝的右后叶区域。

据蒋利介绍,目前接受离体供肝减右后叶切除术的患者预后情况都很好。“这个术式对患者的好处首先是术后可以顺利关腹腔。以往会出现由于移植肝过大而不能在术后立即关腹的情况,这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就是可以避免由于移植肝过大而对胸腔产生的压迫。很多患者可能会出现膈肌被肝脏压迫从而呼吸困难的状况,这样需要患者在ICU观察较长的时间,而该术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也能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死亡。”

未来 推广之路任重道远

6_副本.jpg

“我们团队在之前6例离体供肝减右后叶切除术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总结经验后,联系到欧洲器官移植协会官方杂志。杂志主编和审稿人看过文章之后主动联系到我们,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术式,所以希望能为这个新的术式进行命名,我们商量后就决定以所在医院的名字来命名,这是属于集体的智慧。”蒋利解释说,文章发表之后,日本一位医学教授给予了这一术式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有望成为以后国际上预防大肝综合征的一个标准,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同时,蒋利也带着这一术式,参加了许多学术会议、论坛的经验交流。“我们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医学中心都做了学术交流,也和各地的肝脏移植中心有过沟通学习,大家都对这套标准表示了认同,也希望能够进行更好的推广。”

对于未来,蒋利希望能有更多的医生在肝脏移植时运用这套标准,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判断并发症。他说道:“希望通过这套标准来规范治疗,以后临床医生能有一个客观的指标去判断,而不是只依靠经验。我们也希望这个理念能被推广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