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风采

【聚焦2024年省两会】党员履职风采|省人大代表袁安:建立建管服新模式  推进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互连互通和安全运行

2024-01-26 12:44:30  来源:达州市委会

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互连互通是筑牢农业“旱涝保收”的基础。四川省人大代表、农工党达州市委会副主委、达州市人大经济委副主任袁安分析认为,我省在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互连互通建设还存在灌溉水源保障较差,项目建设脱节,工程安全运行较难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项目支持,保证灌面设计达标。目前,灌区干支渠配套和桥涵闸及安全防护设施等项目建设严投入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落实到位项目配套资金,设计灌面会缩水。期盼国家省级层面,一方面加大灌区渠系配套项目的支持力度,保障农田可持续、较稳定的灌溉水源。另一方面按不同地域经济和丘陵山区建设难度,实行差异化项目投资政策,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保证项目建设达到设计灌面的要求。

二是统筹规划,严格落实刚性约束。肩负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功能的灌区,规划建设应统筹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等,严格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力,在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实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建设思路,农业生产要落实“以水定种、以水定养、以水定量”的建设目标,切实避免饮用水源与农业生产相矛盾。

三是理清职能,防止项目建设脱节。省级层面要理清各职能部门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山坪塘和提灌站(100kw以上)的职能边界,要统筹协调,科学合理设置分水闸口,便于农田渠系与之接通,防止水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后续建设脱节。

四是建立机制,形成建管服新模式。省级层面应出台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把水利设施管护纳入“河长制、”“田长制”管理,制定工程管护体制机制,将管护费纳入项目规划设计范畴,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关系与主体责任;各地应积极探索多方式、多渠道解决农田水利运营管护经费,采取财政预算补助一点、项目结余资金分担一点、水价改革收取一点、新型经营主体出一点等筹措机制,初步形成“投、建、管、服”一体化的灌区建管新模式,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永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