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风采

【聚焦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何延政:关于支持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的建议

2024-03-12 13:11:05  来源:

一、基本情况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成渝中线科创走廊(科创走廊全称“科技创新走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6月,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对推动成渝中部崛起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共建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的决策部署,并提出“支持成渝主轴节点城市融合发展,推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这为推进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施路径。

科技创新具有“场效应”,创新要素齐聚浓缩,进而形成创新集聚高地。国内外诸如波士顿、东京、长三角G60、广深港澳等科创走廊,通过沿交通要道集聚创新资源,改革制度供给,形成科技创新要素聚集、高端人才汇集、新兴产业群集,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打造科创走廊,形成创新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是城市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理由

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已具备必要的建设基础。一是交通条件完备。成渝地区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4极及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之一,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起点,依托成渝中线高铁、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3条铁路,以及成渝、成安渝、成资渝、成遂渝4条高速公路和若干条国道线路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建设科创走廊,交通优势突出。二是资源要素富集。成渝中线科创走廊串联起成都、资阳、内江、自贡、遂宁、潼南、合川、大足、铜梁、璧山、荣昌、永川、江津、重庆中心城区等沿线14个市(区),人口占川渝常住人口的42.7%,区域GDP总量占川渝总量的53.3%。三是创新优势明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集聚了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两江新区等高能级创新集聚区,覆盖国家高新区7个、省级高新区9个。沿线不仅有成都、重庆沙坪坝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自贡、内江、遂宁等省级创新型城市,还分布有川渝地区72.1%的高等院校140余所,85.4%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5个,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型企业。

推进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具体行动,对有效破解当下难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解决“中部地区”塌陷问题。当前,成都和重庆主城的GDP总额分别是20817亿元和22352亿元,而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中部城市均未突破2000亿元,重庆市的下辖区县多数低于千亿元,“中部凹陷”现象明显。通过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将有效促进中部城市群GDP增长,从而形成成渝地区“两极显著突出、多点有力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二是有利于解决成渝地区创新节点数量不够、实力不突出的问题。同比广深港澳创新走廊拥有国家高新区9家和省级高新区10家,而成渝中线近覆盖7家国家高新区,且只有4家排进全国前100名,其中成都高新区第6名,重庆高新区第31名,璧山高新区第79名,自贡高新区第93名。通过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断丰富创新节点数量,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内生动力,促进创新主体协作程度,从而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三是有利于解决成渝地区产业化水平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创新协作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通过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协助完善双城地区产业链分工,从而健全整体产业布局。

三、相关建议

(一)依托成渝中线“三铁四路”布局建设科创走廊。以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为双核,以成渝中线高铁为主轴,与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速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成资渝高速公路、成遂渝高速公路形成“三铁四路”综合交通体系,串联沿线资阳、内江、自贡、遂宁、潼南、合川、大足、铜梁、璧山、荣昌、永川、江津等节点城市,形成“三铁四路十四城”覆盖面积超过5.4万平方公里的成渝中线科创走廊空间格局。

(二)以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打造引领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强化成渝“双核”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资源向成渝中部集聚,加速创新成果向成渝中线科创走廊集聚转化,一体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科创资源共用共享,建立“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模式,形成“双核研发、中部转化”创新网络,成为引领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带。

(三)以成渝中线科创走廊促进形成支撑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全方位支持成渝中部地区在成渝两地产业“建圈强链”中发挥补链、延链、强链作用,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成为支撑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产业集聚区。

(四)将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打造成为跨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改革先行带。深入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系统集成、集中落实,统筹推进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在成渝中线科创走廊自由流动和配置,力争形成跨省域行政和经济合作管理新路径新模式新样板,在全国跨行政区域融通创新上先行先试、走在前列、形成示范。

(五)将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由中央科技委和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共同部署,一体谋划、高位推进,高标准建设成渝中线科创大走廊。参照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运行机制,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设立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川渝两省(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指导,强化政策支持。

(六)加大政策支持,倾斜布局各类资源要素。统筹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创新平台、重大项目、交通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倾斜支持。优先支持布局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川渝两地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支持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