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聚焦2023年全省两会

【两会时间·履职风采】省政协委员何佳:整合乡镇医疗资源做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2023-01-14 15:16:08  来源:川观新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近年来,四川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城镇化提速,乡村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情况下,如仍按照过去的农村卫生机构设置和管理,势必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为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整改与提质增效,我省着手以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顺应人口流向,在中心镇、人口大镇布局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社会卫生成本,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400个左右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2021年,省卫生健康委出台《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明确了次中心建设的占地面积、业务用房、科室设置、人才结构等9大方面,使之成为县域片区的医疗救治、急诊急救、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和公共卫生示范“五大中心”。但受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不少地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在运营和作用发挥上仍面临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难题。一是人才留引难。部分地区交通便捷程度落后,人口数量及聚居程度较低,人才吸附力、招引力度不强,特别是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招”“留”困难,临床、儿科、妇产科、检验、影像等专业人才极为紧缺,存在有科室无医师、有设备无技术人员等现象。二是运管成本高。目前乡镇卫生院主要为财政差额拨款,拨款金额较低。次中心建成后,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得到极大改善,每日运行支出损耗大,成本加剧,运行难、管理难逐渐成为次中心新“痛点”。三是增收难度大。部分次中心科室设置不齐、治疗手段受限、增收渠道单一,医护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活力不够。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科学布局,铆足次中心发展后劲。将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与县域片区规划统筹推进,选择基础较好、辐射人口较多的中心镇、特色镇加强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其余乡镇卫生院改为卫生服务中心,由县(市、区)级医院或县域性医疗次中心安排值班人员保证日常运转,相关工作人员统筹分流进县(市、区)医疗卫生系统。卫生服务点提供常见病诊治和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康复、护理、医疗养老服务业务。

强化政策支持,夯实次中心发展基础。发改、财政、人社、编办、卫健、医保等相关部门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共同研究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落实相关财政保障政策,完善县域间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整合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优化调整医保基金支付结构和方式,医保基金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增强县域医疗次中心收治病人的积极性,降低医保基金结算风险。相关单位要重点加强对DRG(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调研,帮助医疗机构找出亏损原因和实现盈利的方式,同时争取降低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门槛费用,提高患者就近就地住院意愿。

强化资源下沉,激发次中心发展活力。探索组建分别由区域医疗医学中心牵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和镇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参与的“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新型医联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有地方看病、能看病、看得好病”。推进市级医院与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深度合作,脱钩下派专家坐诊、教学查房、专题讲座、诊疗示范、操作示教、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促进城市医疗机构和医疗专家“两个下沉”、基层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两个提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参照智慧医院建设要求,升级改造次中心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和医院管理效率,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强化人才保障,壮大次中心发展实力。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行“县招乡用”“岗编适度分离”管理等改革创新举措,统筹使用县域内基层卫生人员编制,合理调剂到次中心,确保按二级综合医院人员配备标准核定编制和补齐相关人员。多渠道培养以重点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全科医生、紧缺专业的基层卫生人才,优化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加强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与基层医务人员劳动付出基本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收入分配机制,根据不同工作绩效、不同艰苦程度确定发放档次,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紧缺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差距,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