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为你送上冬日暖阳 ——记农工党员李晓琳的爱心公益之旅

作者:游晓菊  审稿人:  单位:绵阳市委会  时间:2017-01-12 15:00:05  阅读次数:

“帮助别人,就像把心拿出来晒太阳,暖暖的。”这是绵阳市安州区农工党员、区中学优秀英语教师李晓琳作为一名爱心志愿者的心声。

“是爱,支持着我在公益道路上一往无前。”作为一名农工党员,李晓琳在繁重的高中教学任务之余,常年奔走在爱心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她象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她象一缕阳光,走到哪里,就把光明、温暖和希望播撒到哪里;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默默的传递着爱心、奉献着真情。

生命的转折点

李晓琳第一次接触到志愿者和公益事业,始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震不仅震碎了美丽的家园,也粉碎了她的美丽童话。在地震之前十来天,她失去了生命中至亲至爱的另一半。当地震来临,她独自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家,还有刚刚年满六岁的儿子。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这个曾经备受宠爱的女子柔弱不堪的双肩上,她的生活一下子从幸福的巅峰跌入了痛苦的深渊,这个一向乐观、坚强的女子脸上再也没有了明媚如花的笑容,每天陪伴她的都是涟涟不断的泪水。她觉得生活给自己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自己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那个人。然而,当她看到在北川、在汶川、在自己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人和自己一样,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健全的身体,特别是那一双双稚嫩的无助的眼睛,如此的触痛了她的内心,她是如此强烈的感觉到:灾民们需要她,灾区的孩子们需要她!

“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做任何需要我们做的事。” 说干就干,她摔掉眼泪,带上儿子,毅然奔向地震前沿,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任何事情。她告诉年幼的儿子:“比我们悲惨的人很多,我们要坚强起来,我们要去帮助他们。他们会快乐起来,我们也会快乐起来。”

地震后第三天,她用身边仅有的1200元在绵阳花园市场上买红丝带,带着儿子义无反顾地冲到地震极重灾区——北川任家坪,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系上红丝带,保平安。告知身边人,我在,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当她手把手地把鲜艳的红丝带系在灾民的手腕上时,也把信心、希望和力量传递到灾民们的心中。搬运救灾物资,开展心理抚慰,担任临时妈妈,义务为孩子们授课……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北川、安昌、什邡、绵竹、绵阳九州体育馆等救助站,来不及休息,来不及痛苦,来不及自怜,甚至来不及悲伤,因为有那么多人需要她的帮助,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她去完成。她走到哪里,也让儿子跟到那里,做小小志愿者——与当地的小灾民结伴玩耍,帮助他人,释放自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人间的温情和大爱,为他人带去了生的希望。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她深深地感到了一种被人需要的幸福,一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从此,一脚踏上了从事公益事业的不归之路。

让公益行动成为一种习惯

“总有一种责任,让人无可回避;总有一种力量,时时催人奋进。”或许是因为从事的是教育行业,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身为教师、身为母亲的她对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失足少年较普通志愿者更多了一份牵挂和关注。无论是为白血病患儿募捐,还是对残疾儿童的爱心陪伴,无论是对失足少年的心理抚慰,还是对贫困学生的无私帮助,无论是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呼吁,还是对单亲孩子的倾情关爱……她把自己全身心的爱都献给了这些特别需要社会关爱,需要爱的阳光和雨露滋润的孩子们。

她所从事的是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作为主科教师,教学任务自然十分繁重。然而,爱心公益事业是她内心执着的坚守。只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寒暑假到了,她与朋友驱车数百公里到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为当地少数民族孩子送去衣物、糖果和学习用品。天气凉了,她在网上和朋友圈发帖,为大凉山地区的孩子们募集过冬衣服;六一节到了,她参加 “欢乐六一、与爱同行”慰问活动,到三台县大佛寺孤儿院慰问孤儿;新学期到了,她到特殊教育学校义务为孩子们上课,和孩子们做游戏,交心谈心;春节近了,她随农工党安州区支部到社区、到乡镇为孤寡老人、残疾人送温暖;“两会”要召开了,她深入调研,积极搜集提案线索,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关爱管理加强呼吁;为白血病患儿慷慨解囊,到永河镇梓潼村看望慰问脊椎弯曲矫正术出院的孩子,在重阳节为老人们献爱心、送温暖……每一次公益活动,她都是第一个站出来,第一个响应,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到参与,她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默默地感染着身边的人。“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并试图影响一小部分人,无论是人品还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只要在做,总会有的,而这种力量其实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在她的带领下,她身边的很多人,由最开始的不解,慢慢变成了理解,然后是由衷地欣赏、发自内心地钦佩,直到最后,在她的感染下完全融入和主动参与到爱心公益的行列中来,汇成了一股爱心的洪流。

 “每当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睛,我的心就不由自主的被打动;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看到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做正能量的传递者

生活中,她是一名单亲妈妈,是一名普通教师。真诚,优雅,从容,自信,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一颗热爱生活、积极上进的心。

她热爱教学事业。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多次被区教体局评为教学工作优秀学科奖。

她视学生如子女。在学生眼中,她既是教学有方的老师,又是和蔼可亲的大姐姐。学生们依恋她,信任她,心理有疙瘩了,第一个想到的是她,亲切的叫她“晓琳姐姐”。

她对生活充满热爱。她喜欢运动,她说“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更可以增强毅力”,曾自2013年起坚持参加区环山环湖自行车比赛,获得过女子中年组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还曾在2014年全县乒乓球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她喜欢摄影,她说“世界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作品《言传身教》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展示安县文明新风暨第三届摄影艺术展”中荣获优秀奖;被安州摄影家协会评为2015年度摄影工作先进个人。她热爱学习,她说“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为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她1994年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学专业毕业从教以来,又先后到四川师范学院攻读专门史研究生课程,并于2006年取得了四川大学法律本科自考毕业证书。她喜欢旅游,她痴迷阅读,她钟情瑜伽,她喜欢身着旗袍和纯棉布的衣服……“我对生活充满期待,一切美好,皆我所爱。”她笑着如是说。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曾历经岁月的风霜,她曾遭受生活的磨难,然而在她的脸上,你看不到丝毫悲伤,只看到阳光,象一抹冬日温煦的暖阳。你会不知不觉地被她吸引,被她感染,你会觉得她身上有一种美好的东西与生俱来,心清如水,明媚如花,外表柔弱,内心坚韧,如此光彩照人。这种光华,来自她的内心,来自她满满的正能量。

20161021 到永河镇刘凯家中,慰问脊柱弯曲矫正术后的河清中学初一学生刘凯1(右二为李晓琳).jpg

20161021 到永河镇刘凯家中,慰问脊柱弯曲矫正术后的河清中学初一学生刘凯1(右二为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