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守护神”杜渊:希望每个孩子健康

作者:泸州市委  审稿人:  单位:泸州市委  时间:2020-08-25 16:46:19  阅读次数:

“杜医生,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谢谢您!”7月29日上午,快递员把一束鲜花送到了杜渊医生办公室。送花是赵焱(化名)小朋友的妈妈,杜医生治好了小朋友的肚胀气,身在宜宾的她特意托快递送鲜花表达感谢。

1.jpg

杜渊是农工党西南医科大学支部党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36岁的他有15年的儿科工作经历,因为医术高超和细致耐心的服务,常被宝妈、宝爸们亲切地称为“宝贝守护神”。作为儿科医师,杜渊在川南地区享有誉,每年从宜宾、自贡、内江、成都、重庆等地慕名前来找他看病的人不计其数。

最好的治疗是不药而愈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杜渊所在的儿科是除了手术科室问诊量最大的科室。杜渊一周工作六天,除了住院查房外,分别在城北院区、水井沟门诊坐诊。现在每天门诊平均是80多个号,最多的时候120多个号。本来,夜门诊的时间是晚上6点到9点,但杜医生常常要坐诊到深夜12点。“当天来看的都要看完才下班。”杜渊将心比心,体谅家长的焦虑,即便当日没有挂上号,到现场等待排队的往往都会加号。

7.jpg

5岁的周晨晨(化名)总是频繁眨眼,周妈妈带着孩子排了很久的队来请杜渊诊疗。经诊断,原来孩子患的是抽动症。“这种一般短时间内即可自愈或经治疗而愈,不需要吃药。”杜医生建议周妈妈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孩子想去哪里玩就带着孩子去。果然,没多久,孩子的病症就消失了。赵妈妈的孩子2岁多,不爱吃饭,每次喂饭都是一件超级头疼的。孩子吃不好也长不好。“你要让孩子自己吃饭,允许他用手抓,要让他和食物成为朋友。”杜渊建议赵妈妈改变喂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食物,才吃得香。按照杜医生说的方式,赵妈妈让孩子坐在桌前自己吃饭,孩子吃得很开心,赵妈妈特意拍了孩子的视频发给杜医生,感谢他支招。

“不药而愈是最好的治疗。”在杜渊看来,儿科工作更多的不是开药治病,而应该是传递一种正确培养孩子行为的理念和育儿知识。杜渊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

 

最开心的事是收到小朋友的画

“杜医生人非常好,每次找他看病他都超耐心。”陆敏的儿子快满6岁了,感冒发烧都来找杜渊看。做母亲的一看孩子生病就焦急,在儿科诊室的走廊上,孩子的啼哭加重了她的焦虑。“发烧没挂到号的杜医生都会加号看,严重的还会优先看。杜医生看病很细心,注意事项、病情原因等讲解得很仔细。”陆敏说杜医温和的态度,能让她紧张的心缓和下来。

“作为孩子家长,我能理解其他家长焦急的心情;作为医生,看着患儿家长说孩子已经好了,就觉得自己的价值实现了。”杜渊小时候有过敏性鼻炎,母亲背着他看病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患者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是多么迫切,于是他长大后走上了从医这条路,深知责任重大。他说自己特别喜欢小孩,现在能把工作和爱好结合在一起,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水井沟门诊杜医生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萌萌的小恐龙图案“孩子们喜欢这些。”办公室是杜医生亲手装扮的。除了色彩鲜艳的小恐龙外,墙上还贴着一张感冒、发热、咳嗽、便秘饮食忌口的菜谱提示。这是杜渊根据这些年诊疗经验总结的,对川南片区的儿童很有针对性,贴出来可以帮助家长孩子看病的时候了解更多医学知识

“祝愿杜叔叔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希望杜叔叔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 杜渊时常会收到小朋友送来的画或手写的感谢卡,虽然铅笔字写得歪歪扭扭,但从中还是能感受到孩子纯真的祝福。每次收到孩子的画、折的纸飞机或一朵小花,杜渊都会高兴一整天。“孩子们送我的东西我都会好好收起来。”杜渊也会将这些拍下来制作成相片,挂在办公室的照片栏上。他说,要尊重的对待小朋友要,培养孩子与医生的相互尊重,医患关系就会越来越好。除了小朋友的感谢,家长们会送来锦旗。最多的时候,杜渊一天收到过8张锦旗。

 5.jpg

最大的心愿是公益覆盖50万人

带孩子看病后,家长们都习惯加杜医生的微信,以便日常有事咨询。杜渊用三个手机申请了三个微信号,一个微信号加5000人,他已加满了两个。在他的微信里,有“孩子守护神”、“酒城国医”等多个交流群。宝宝妈妈们经常在群里谈论育儿经,遇到家长们请教问题,杜医生只要有时间都会回复。

杜渊接受专访_副本.jpg

赵妈妈在宜宾,宝宝晕车厉害,不方便来泸州看病。在微信上写了500字的病症描述和感谢语言,杜渊看见后立即回拨语音电话,跟她聊了20分钟,叮嘱了她一些照看孩子的注意事项。而就在4月份时,因为孩子吃什么都吐,赵妈妈就紧急给杜医生打电话。当时杜渊正在街上买水果,赶紧放下水果,开始远程诊疗。

“一对一回复精力有限,开讲座和沙龙集中问答比较高效。”杜渊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坚持每两周走进一所幼儿园开展公益讲座,每两周走进“宝贝计划”公益直播间,每期给家长讲授育儿注意事项、儿童常见疾病防治等。目前,已经坚持了3年。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儿科门诊量大下滑。“门诊下滑是好事,这说明在防治新冠肺炎病毒的同时,家长们同时也帮孩子防护了其他病毒。”2月2日,在全国疫情比较严重时,杜渊专门作客电视直播栏目,告诉家长们和孩子们在疫情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6月17日,他又专门泸州倍乐儿幼儿园作了题为《咱们一起学肺炎》的讲座,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儿童肺炎的小知识及儿童新冠肺炎的预防。不仅如此,为了扩大受众面,让更多的人知晓正确的育儿方法,杜渊在休息之余还在抖音上开直播。“找我看病的很多是90后家长,用这种方式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杜渊坦言,第一次做直播时,自己非常紧张,以至于手不知道放哪。但是没想到,直播间留言打call不断:“优秀得很,比看网红直播有用多了”“感谢杜医生,利用宝贵的私人时间给我们直播,让我们宝宝能更健康地成长”“非常棒!有帮我解决问题,谢谢杜医生”……看到这些,杜医生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

“与前几年相比,现在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重视与老一辈相比有很大提高。”杜渊说以前有的家长给孩子吃虫草、燕窝以为是一种疼爱,却没有考虑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时段,过度补导致性早熟;有的在治疗中简单粗暴的选择灌肠,没有考虑孩子身体的承受度。现在的宝爸宝妈们会更加注意孩子的饮食结构和理智选择治疗手段。作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幼教讲师团中的一员,杜渊更愿意将中药学知识带到儿童生活课堂。“我希望家长们更多的是找我咨询,而不是看病开药,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健康康。”

杜渊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走遍泸州所有的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公益讲座,希望自己的育儿知识小课堂能覆盖50万人群。他坚持把每一次分享都做到最好,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